刘小华书记上街查访交通乱象,充分说明湛江市决策层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我市也公布交通整治“八大措施”,力图从制度和技术层面解决问题,必不可少,让人强烈感到其中包含的负责精神。
湛江的交通乱象,是一个久治不癒的老问题了。这与湛江飞快进步,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极不协调。正如刘书记所说:“一座文明的城市必须是有秩序的城市,文明的市民必须是遵守秩序的市民,决不允许不文明、不讲秩序的现象持续下去。”整治交通乱象,当然是要标本兼治。治本之法是教育,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走出家门,身处公共环境的人知道,只有利人才能利已,要想交通顺畅,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法规。笔者去台湾访问,曾经目睹台北市的交通状况。那里是摩托车的王国,大家都整齐划一地戴着头盔,整齐划一地等在红灯前,绿灯一亮,如同闸门打开,每一辆摩托车都能在宽阔的马路上自由奔驰,不必担心有人横穿马路,速度可达60公里。这种情景在台山也看到过,充分说明,如果治理得当,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到。出现这种局面的关键是,大家心中都达成一个共识,在马路上,大家是利益共同体,如果能考虑别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也在其中了。而现在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一个人只想着自己有急事,为了赶路,把车子卡在马路中间,别人走不成,自己也走不了。所以,我建议开车的人都要懂一点马路“社会学”,要明白在路上行走的不光你一辆车,只有这么宽的路,要善于利用空间,要学会与别的车相处;要懂一点马路“信息论”,市区不让用喇叭,灯光是其最基本的语言。行车灯、近光灯、远光灯、雾灯、转向灯、倒车灯的使用都要规范。
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对那些法律法规意识薄弱的人,你讲千般道理他不听,仍然视交通法规为无物。对这样的人,只能施以处罚,他不在乎别人,不关心大局,一定不会漠视自己的钱包。违规处罚,让他感受到切肤之痛,才有效果。这里要注意另一种倾向,就是防止罚款自肥。要就要求执法者标识明确,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随意性,罚款要公正透明,罚得人心服口服,总之,电子眼要连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整治交通乱象,有网友提出的意见很有见的,就是公车交通中的示范作用。有网友说:“在我们湛江,开公车办私事的现象一直存在,一些掌权者和执法者长期开着公家的车上街买私人的东西、接送小孩上学回家,甚至去游玩等。如不杜绝这种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要彻底整治市区交通秩序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八项措施第六条是“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对交通秩序的监督。”如何通过监督防止公车私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许多公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看不出是公车还是私车,还真不好监督。那么,有没有可能让公车有一个统一的标识呢?如果说统一颜色有难度,那么统一车牌可以吗?或者在某处打上公车标志。这样,标识明确,并赋予群众监督权,开公车的人自会小心。如果所有的公车带头守法,其榜样的力量自不会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