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什么样的春晚才是观众心中的春晚”的提问,冯小刚称,“歌好听,小品能乐”。 同时在冯小刚看来,导春晚肯定是要挨骂,“我就当回馈一次社会。因为无论春晚弄成什么样都会是挨骂的。 (2014年1月20日《新京报》)
冯小刚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对付了很有可能出现的公众“骂春晚”,无疑是在提前打预防针。无论冯氏幽默能不能在春晚上大放异彩,央视敢启用冯小刚主导春晚,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敢于在骂声中革故鼎新。冯小刚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圈外人,但困难在于春晚的特殊性和程式化,导演可以腾挪折冲的空间很有限。历届春晚总导演苦苦维持,但萧规曹随之下却又左支右绌。春晚总导演估计是国内仅次于国足主教练的高危岗位,不仅观众欣赏口味难调,且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利益都要照顾到,往往吃力不讨好,骂声多于掌声。
其实,春晚在大年三十逗大家乐一乐,给社会增添一点年味儿,也就达到了它存在的意义。至于各种吐槽,恰恰证明春晚已经走进了大众心里。不管是善意的吐槽还是严厉的批评,至少春晚还给大家带来了闲聊的话题。一年一度,春晚是个检阅台,无论如何折腾,都不会离这个国家总体的公共娱乐状况相去太远。大概不离几个关键词:主旋律、正能量和各种“唱响”。
俗话说众口难调,央视春晚面对全国乃至全球亿万观众,要让所有人满意这台晚会,都为之叫好,几乎不太可能,必定有部分人不满意春晚。作为春节文化套餐的必备菜,春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新民俗”。看春晚是一个习惯,骂春晚也渐渐成了一种时尚。每年的春晚总会留下一些经典段子,人们常把它们作为快乐生活的作料,“笑果”如此持久,从侧面凸显出春晚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春晚只是年夜饭的一道菜,没必要对它一味苛求,只要它能为千家万户在除夕夜带来欢喜,足矣。说起来,冯氏电影里最迷人的元素与春晚的气质大相径庭。与其寄望冯小刚改变春晚,不如观察央视给冯小刚的空间有多大。还有几天就要迈入马年了,马年春晚让我们一起围观冯氏幽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