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办公大楼(资料图片)

原“湛江专区图书馆”

现湛江博物馆

“广州湾警察署”旧址

现湛江图书馆

“广州湾公使署”旧址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挖掘和保护利用湛江不同时期的人文历史景观工作,通过修复一些历史特色建筑,展示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广州湾,了解湛江历史,让年青一代不忘过去,以史为鉴,更好地建设湛江。2月10日王中丙市长专门到广州湾历史民俗馆和陈明仁将军纪念馆进行调研,并要求把这两处人文历史景观纳入市区人文一日游的内容。如果说,把王市长的此次调研和建设“法式风情街”等等其他类似工作联系起来,说明了复原建筑对展示城市历史的重要作用。那么,不同时期的建筑,就会展示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地属亚热带区域,城市形成的时间不算长。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原因的新兴城市,除了自身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原因,其建筑特色主要是受到外来因素影响所形成。目前,湛江建筑特色概括来说,就是充满“开放”元素的特征。其中“法式建筑”和“苏式建筑”是比较能够展示湛江城市历史的建筑风格。目前,相关规划部门已经制订相应规划,开始系统改造和修复一些具有广州湾时期建筑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尤其是重点修缮一些具有典型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物。这些工作将有助于突显湛江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形象;有助于加快五年崛起和追赶国内一流城市目标的进程。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除加快广州湾时期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一些重点历史建筑物保护整治的规划和实施之外,相关部门也应该着手开始对“苏式建筑”保护整治的规划。因为,现在相当部分的“苏式建筑”已经面临被拆除和“面目全非”进行改造的状况。现存霞山的市人大办公大楼和赤坎的湛江博物馆就是比较典型的“苏式建筑”。
区域范围“苏式建筑”较集中和形成标志性景观的是现赤坎寸金桥公园和周边一带,在这一区域中有当时新建的湛江博物馆、湛江图书馆、湛江专区体委、湛江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原雷州师范专科学校的部分建筑。这些当时具有“苏式建筑”风格的新建筑物高低错落地分布在寸金桥公园内或附近,形成了一片相对集中的文化体育设施与霞山的市人大办公大楼一带同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湛江的标志性新区
况且,调顺岛新的湛江博物馆、图书馆建成后,湛江博物馆和原湛江专区图书馆这两幢“苏式建筑”就面临如何处置的问题。从湛江城市历史沿革来看,“苏式建筑”作为湛江城市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种建筑特色,在湛江城市历史画卷中理应存在相应的一页。所以,保护和利用好现存典型的“苏式建筑”,也是湛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工作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且,只有把和“法式建筑”和“苏式建筑”有机地衔接起来,才能有效完整展示湛江的城市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