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湛江日报》全文转载发表于2月15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广东湛江“最美守海人”黄国锋》。文章说,黄国锋因为2012年7月份再次战风斗浪成功救出六名落海渔民而被网友誉为“最美守海人”,2013年3月27日又被市文明委授予第二批“湛江好人”。去年12月7日,黄国锋痛失爱子。但他仍矢志不移,希望帮助乡亲们再做些架桥修路奔小康的事。
在这个寒冷的初春读黄国锋,笔者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可以说,黄国锋所做的其实就是“凡人善举”。事实上,在我们湛江,像黄国锋一样践行善举的,还有很多。他们身上,迸发出感人至深的力量。我们不应忘记,在多元化的社会,个别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致我们这个社会曾患过一定程度的“道德贫血症”,传统美德受到一定挑战,道德失范现象也偶有发生,令我们社会受伤。在这种现实背景下,践行善举的凡人给公众树起了道德标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黄国锋这些凡人是我们湛江的财富。在笔者看来,充分发挥这种财富的价值,引导每一位湛江人向他们学习,给社会道德输血,可以助推湛江的精神文明建设。事实上,他们这些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并不神秘,离我们并不遥远。可贵的是,他们无论是瞬间的抉择还是永恒的选择,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道德的种种美丽光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正因为这些美丽夺目的光彩,我们的社会才如此绚丽美好,才充满温情,充满爱意,充满向上的力量。他们实实在在的善举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担当,只要心中有爱,人人都可以向他们看齐。这样说来,学习“凡人善举”,我们无需刻意仰望。我们可以从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做起;从恪守社会公德做起;从尽心尽力善待他人做起……如此这般,持之以恒堆积善意。我们就是学习“凡人善举”,就是在传递道德的正能量。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是的,学习黄国锋这样的凡人,营造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道德光芒才会照亮我们每一位湛江人的精神家园,启发我们每一位湛江人的道德自觉和向善动力,激发我们每一位湛江人的道德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凡人善举”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发挥;社会道德就不会孤独,与道德为邻者就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