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员钮文新连续发出“取缔余额宝”的呼吁,并且认为这是出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立场。他把“余额宝”比喻成为“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实际上,他这种指责是完全没有根据。
“余额宝”的产生,并不是行政手段导致生成的,而是市场力量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中国银行利率并没有真正的市场化,银行活期储蓄利率被官方强行压低,所以“余额宝”就起到一个修正作用。“余额宝”的运行,是一个市场化的结果,是自由市场的产物。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处于垄断状态,利率并没有市场化。国有银行是老大的姿态,依靠着垄断租金来赚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四大银行。据《银行家》2012年第11期报道:“此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本来,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完全应该让市场来决定。可是一直以来,这个资金的价格在政府管制之下。由于利率不能市场化,这个利率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对资金需求的情况。“余额宝”的出现,正是朝向市场化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契机,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打着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名义,从而要求取消“余额宝”,这是一种严重的倒退。虽然“余额宝”触动了银行的利益,但是对整个社会都是进步。彼此的竞争,永远都是好事,也有利银行改进服务。
其实,我们不仅不能取消“余额宝”,同时还应该鼓励创造更多的“余额宝”。“余额宝”是一个创新,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余额宝”把存款利率抬高了,并不意味着贷款利率也会抬高,相反还会降低。如果金融业竞争激烈,存款利率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这对老百姓来说,绝对是好事。当前,利率没有得到市场化,所以这个差额都被银行吃掉了。
“余额宝”能够把数量庞大的微小客户汇聚起来,从而做大整个资金的蛋糕,这是很大的贡献。一方面,能够给微小客户带来收益;另一方面,解决了一些企业资金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社会上却有很多闲散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或许,“余额宝”就成为这样的平台。
因此,“余额宝”并没有危害中国经济,反而解决了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余额宝”对中国经济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