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一:风险提示不充分
在这轮互联网金融热中,互联网公司利用网络优势对投资者进行轰炸式宣传,金融产品的风险往往被弱化。
例如,百度和华夏基金合作推出的百发,其年化收益率远超市场的理财产品,而且还承诺其最终收益。究其背后是百度公司自己掏钱对投资者的补贴,这在基金销售中是不允许的。但是在现有的监管规则下,证监会认定该类理财产品销售各环节均由基金公司完成,互联网公司只负责流量导入,认为该理财产品的销售并未出现违规。
一位投资者谈到,互联网公司擅长饥饿营销,在这种环境下,部分投资者已经不关心购买的是什么产品,是否具有风险,而是抢到了就好。
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谢卫表示,目前相当一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由于缺乏金融风险管理意识,避谈风险、违规承诺高收益,通过补贴、红包等方式虚增收益,或采取抽奖、回扣、送实物等方式诱导促销,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引发无序竞争。
而通过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产品绕开了监管,并出现了线上线下规则不一的尴尬局面。
谢卫建议,为了确保监管有效和竞争公平,监管层在设计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则时,应当遵循“一致性”的原则:对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应当“一视同仁”,只要是从事相同或类似的金融业务内容,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应当给予同样的监管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0.60% 资金 研报][0.30% 资金 研报]前行长杨凯生也提出,互联网金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它的实质是金融,那么就应该按照现有的金融法规纳入监管的范畴。
现状二:部分领域无法可依
在P2P领域,平台倒闭的事件仍屡见不鲜。近期曝出跑路的P2P公司中欧温顿就是最新的一例。但在这一领域,目前央行等部门还缺乏有效的准入和监管规则。
所谓P2P就是个人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放贷和融资。目前P2P行业仅有一些行业自律组织,其中对于P2P借贷的风险管理、技术规范等都提出过一些行业自律规则,但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实际上在P2P网贷是否有第三方存管、风险审核机制、防范关联人套取资金等方面,都没有强制规则,处于野蛮生长之中。
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出于风险考虑,一些原本提供P2P第三方资金存管的机构也开始陆续退出这一领域。
央行方面仅表示按照现有法律,P2P贷款不得触碰非法集资等三条红线,但这并未改善这一参与者众多的行业目前的乱象,小投资者权益仍然难以得到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P2P网贷平台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超千家;2010年行业交易额仅6亿元,此后以每年近500%的速度猛增,2013年成交量突破千亿元。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倒闭、跑路的P2P平台逾70家,涉及金额约12亿元。
上周,由央行下属机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成立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了P2P网贷公司召开座谈会。据参会人士透露,P2P网贷公司均呼吁被纳入监管,尤其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明确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部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