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
与京东赴美IPO“拼速度”
阿里宣布正式启动赴美上市,标志着阿里、京东两大重量级电商股抢滩IPO进入冲刺阶段。
京东商场于今年1月30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招股书,计划赴美上市,最高融资15亿美元。
无论京东还是阿里,都早早备战IPO。对于资本市场,两家主营业务类似的公司IPO,各大券商在投资配置的时候,在同类股票中选择将有所侧重。后上市的一家,将因此承压。
而阿里、京东在体量上相差较大:阿里集团2013年Q3净利润为7.92亿美元,而京东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只有1000万美元。
根据此前市场传言,阿里的融资规模在16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若在京东前上市,会吸收掉大量资本并降低后者估值。
起源资本合伙人雷中辉昨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京东先上市募集几十亿美元,对阿里的市场资金链不会有特别大的压力,但对京东自身后续利好更多一些;但若是阿里先上市,对京东的挤压比较明显。
“当年Facebook上市后,2、3个月都没有公司上市。道理很简单,市场上没钱了,流动性不够。”他表示,这一次阿里上市也是同理。
不过,本该在京东之前IPO占据领先优势的阿里巴巴却因为合伙人等问题影响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一拖再拖,让京东借此抢占了先机。
雷中辉分析称,目前京东领先一步,不过由于腾讯投资京东的交易手续流程,京东需要修改表格重新提交。
“若本周阿里递交招股说明书,意味着两家IPO均进入倒计时,阿里还有领先一步的可能。”雷中辉说。
■ 分析
有望创造美国最大IPO规模
2013年9月起,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热潮重现并持续至今。58同城、去哪儿网、500彩票网、久邦数码、汽车之家等均已成功在美上市。京东商城、新浪微博也已开始“排队”。
业内认为,阿里放弃等待香港,转向美国上市的一个原因是阿里不愿错失上市窗口期。
市场消息显示,阿里将会选择多家投行来进行合作。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高盛、JP摩根、摩根斯坦利以及花旗银行可能参与阿里巴巴IPO的工作。
外界对阿里巴巴上市规模的预估不尽相同。
此前《纽约时报》曾经撰文指出,阿里巴巴的估值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阿里将成为谷歌、微软这一级别的企业。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也报道称,市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约1200亿美元,而IPO募集资金可能会超过Visa创下的180亿美元纪录,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IPO。
阿里巴巴在美上市的前景也不是一片光明,因为过去的阴影可能仍然挥之不散。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集团在未经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分步将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了马云控股的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此举使得阿里在美国市场经历了严重的信誉打击。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表示,当时马云擅自转移股权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在讲诚信的美国资本市场,类似事情可能会影响到阿里的估值和上市后的法律问题。
阿里巴巴上市的“坎坷历程”
2013年7月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陆兆禧与香港媒体见面时表示,阿里集团一直为上市做充分准备,但目前仍没有具体时间表。上市地点也尚未确定,香港和美国均是很好的选择。
8月18日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里巴巴正与港交所就所有权一事进行商谈,正在探讨以“创新的方式”确保阿里巴巴的主要所有者对公司有着一定控制。
9月2日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香港证监会将否决任何会被视为给予阿里巴巴豁免,令其无须遵守现行上市规定的改变。该表态被解读为基本否决了阿里在港上市的可能性。
9月10日
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以内部邮件形式主动披露了“合伙人制度”,其中不乏有关坚持合伙人制度的“强硬”表达。
10月14日
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若香港“反悔”,仍考虑赴港上市。
10月24日
道琼斯新闻社消息称,纳斯达克CEO鲍勃·格雷菲尔德就阿里巴巴IPO一事表态称:“如果他们能够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很显然是我们的荣幸。”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有关香港股权结构咨询工作已经交由上市委员会处理,“属于香港的走不掉,不是香港的也不要竞争”。
2014年
3月16日
阿里巴巴宣布已启动公司上市事宜,首次公开募股地点(IPO)确定为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