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徐闻县人民医院“合并”后,城北卫生院病人增多,这是医生正为病人看病。李忠 摄
一直以来,在医改道路上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方面是小医院医疗资源匮乏、患者不愿去;另一方面是大医院发展空间受限、患者进不来,这种两难的尴尬造成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近日,记者走访徐闻县多家医院、乡镇卫生院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该县实现了4家县级医院帮扶15家乡镇卫生院,各级乡镇卫生院帮扶农村卫生站,在此基础上走出县级医院“合并”乡镇卫生院的初步模式。在该模式的施行下,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县级医院医生下基层传技术
“当时,我院中职以上职称的医生分期分批挂点到乡镇卫生院,每人轮流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值班3个月,下基层还和年终考核挂钩,大家工作都非常积极。”徐闻县中医院副院长秦卫国回顾说。
为发挥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优势,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提高县乡镇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医疗救治,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经济负担,2010年,徐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向全县推行“城乡、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4家县级医院帮扶15家乡镇卫生院,各级乡镇卫生院帮扶农村卫生站。
徐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书记李青告诉记者,徐闻县实行该模式的目的是让基层群众“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实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通过县级医生下基层进行技术、业务扶持,提高基层医生医疗水平,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说起医生下基层所带来的改变,秦卫国深有感触地说,县级医生通过对基层医生进行公共卫生应急培训,现在,基层医生处理紧急医疗卫生事故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