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凌晨,湛江霞山宝满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灯火亮如白昼,冷链车的引擎声、商贩的吆喝声、泡沫箱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刚从湛江虾塘捞起的对虾还带着海水的咸湿,就被麻利地称重、装箱,发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湛江这片坐拥1566公里海岸线、733.5万亩浅海滩涂的土地,不仅孕育出“中国对虾之都”的美誉,更让“每10条国产虾就有6条来自湛江,每7条全球虾有1条来自湛江”的传奇成为现实。
湛江对虾有着深厚的产业底蕴。湛江凭借几十年的积淀,从种苗突围到养殖升级,从加工创新到全球流通,形成“苗种—养殖—加工—贸易—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闭环,对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占据湛江水产业的半壁江山,支撑起了“中国对虾之都”的金字招牌。
湛江对虾企业进行产品加工。
自主选育 虾农手握“湛江芯片”
种苗被誉为粮仓的“芯片”。过去,虾农手握“洋种苗”,心头压着“成本山”;而今天的湛江,已用一粒粒自主繁育的虾苗,改写了这一历史。
南美白对虾是全球对虾养殖规模最大、产量占比最高的对虾,原产于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等热带海域,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从美国引入中国。
2002年湛江东海岛成立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经过10年的研究和选育,2011年国内首个获得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通过审定,优质种虾资源不再被外国企业“卡脖子”,也更适合国内的养殖,从此国内养殖虾的产量逐年增加。
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的育种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个个圆形养殖虾池依次排列,一尾尾晶莹剔透、活蹦乱跳、壳薄体肥的南美白对虾有的游来游去,有的跃出水面。
目前,该基地有亲本选育养殖池150亩,育苗水体2万立方米,是集种苗、水产饲料、养殖、动保等于一体的综合研发平台,年选育对虾亲虾10万对、虾苗80亿尾,是我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基地。
南美白对虾为产业带来了新希望,湛江正逐渐成为全国水产种业培育基地。如今,湛江对虾年育苗量达2000亿尾,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远销全国各地,形成了“湛江虾苗”品牌,水产种业“硅谷”逐步形成。
走进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纪家基地的南美白对虾育种车间,跨梁架空结构下,养殖池、给排水管道、供氧管道有序分布,工作人员正拿着纱网,在虾池中随机捞取虾苗,仔细检查虾苗的生长情况。据了解,去年底,在海威种业对虾育种成果发布会暨2025年种虾销售签约仪式上,海威集团销售海威种虾3万对,交易金额1800万元,实现国产种虾首次对外出口,也是我国种虾贸易从进口到出口的历史时刻。
科技赋能 虾农丰收“笑虾虾”
地下种苗选育工作完成后,养殖环节便显得尤为关键。湛江对虾养殖,从传统粗放的“靠天吃饭”,到高位池集约化、工厂化生态养殖,湛江虾农的养殖技术在不断升级。
经过几十年的砥砺探索,湛江对虾养殖从粗放养殖方式发展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从最初的亩产300公斤到现在的普遍3000多公斤,有的养殖场利用生态养殖方式单造亩产可达上万斤。
湛江对虾如何让“高产塘”孕育的优质对虾,跳出传统产销模式的桎梏,在消费者心中烙下“湛江品质”的金字招牌?记者在湛江的虾池里找到了答案。
在恒兴集团旗下的湛江南部海岸渔业有限公司的万亩虾塘,一台台增氧机在虾池里转动着,荡起一轮轮水花。举目远眺,如一块被精心切割的巨型蓝绿色棋盘,在灼灼烈日下泛着细碎银光,在这里,虾苗开启了它们快速生长的旅程。
据介绍,这个基地的养殖方式是:“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式养殖,与常规养殖相比,放养时间随意,可人工控制收虾时间,是一种传统渔业工业化转型的新型养殖模式。”
记者在湛江南部海岸渔业公司和安养殖基地采访,正遇着虾农收获对虾,入网的对虾不时跃出水面,打捞上岸的活虾将过秤、装箱,准备发往北方市场。
坡头南三岛养殖大户陈康庭的对虾养殖基地又迎来一轮丰收。他说:“虾的生长温度为22℃—26℃,湛江夏季的气候条件都很适合虾的生长,但是冬季情况就不一样了。”陈康庭指着虾塘解释道,虾塘一年因冬季温度太低只能收获三批,这曾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难题。
南三镇引进浙威(广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打造了5000亩南三温棚白对虾产业园试验场,这一好消息,给对虾养殖户带来了底气和信心,海大中宝养殖场负责人施日华的感受尤为深。他告诉记者:“盖上大棚,相当于为池塘搭建一个温室,一年四季均可放苗、出产。”他说,采用温棚反季节半絮团模式养殖小棚白对虾,亩产4000—5000斤/季,一年生产四季,让冬天也可以养虾,有效促进水产经营管理模式升级。
湛江南部海岸渔业公司科技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对虾种苗的情况。
品牌强市 湛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集散地
湛江对虾养殖业的蝶变,不仅体现在数字跃升的“量变”,更孕育着一场从“养殖大市”迈向“品牌强市”的质变。
在霞山宝满水产品批发市场、南方国际水产交易中心等大型交易市场,每天清晨,这些市场内人头攒动,鲜虾批发呈现购销两旺的热闹景象。
霞山区作为对虾交易的核心承载地,拥有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300亿元,占全球对虾交易量的三分之一。其产业链涵盖种苗、养殖、加工、流通全环节,年产值超100亿元。
在对虾养殖、集散交易中心和加工中心的带动下,水产品出口一直位居湛江出口重点商品的首位,并连续15年位居全省地级市出口水产品首位;此外,湛江对虾出口约占广东省的50%,占全国的22%,一直稳居全国地级市的首位。
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岑坚介绍说:“在加工领域,全国南美白对虾深加工产品70%—80%来自湛江,湛江对虾以好的原料为基础,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以高质量、严要求来取胜。”
2023年,全联集采水产品(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投资9.2亿元,建设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研发中心、智慧仓储物流中心于一体的大型冷链物流园,未来将建成全球水产高地、亚洲水产品集散地及保税中心。
当前,湛江正在深入开展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行动,全面增强“湛品”品牌核心竞争力,高度构建“湛品”品牌矩阵,推动“湛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出圈出彩。
这是入选2024年度“湛品”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港洋南美白熟虾的广告宣传语:“速冻,锁住海洋的味道,加热,还原鲜香的口感……”作为湛江港洋水产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其“锁鲜科技”让虾肉更加鲜嫩,也更受广大食客喜爱。
如果说湛江港洋水产有限公司以“锁鲜科技”诠释了产品价值的直观表达,那么“湾区认证”的加持则为湛江对虾贴上了更具公信力的“国际通行证”。
从企业单品突围到区域品质认证,湛江对虾品牌化之路步步升级。今年1月,广东画景食品有限公司的“湛江对虾”产品成功获得广东省首张对虾地理标志“湾区认证”证书,也是湛江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理标志产品,开启了湛江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