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面对高考“一分为二”的改革,我市学生、家长和学校反应如何?我市一些教育界人士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学生:机会增多 压力减轻
对今后将推行的“一分为二”的高考改革,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高中学生。在学生们看来,现在的高考都是“独木桥”式的高考,一考定终身。如果考不上,并且不再复读的话,再学习的机会就得少了很多,也拿不到文凭。学生们表示在这种“独木桥”的高考面前,压力变得很大。如果今后几年能进行“一分为二”的高考,给大家多了一些选择,即使考不了学术型的高考,还可以考技能型的高考,“独木桥”变成“双通道”,压力陡然减少。
湛江一中高二年级39班的一位同学认为,自己平时就对这些文化理论课不是太感冒,反而对动手操作的课感兴趣很多。他说:“如果现在能选择的话,我肯定选择技能型的高考,一样的可以拿到大学文凭,说不定在找工作时还具有某些技能优势呢。”
湛师附中高中学生小李同学说,高考推行两种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福音。我个人觉得参加技术型高考有更利于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将来就业更有利。
谈到这个话题,湛江六中学生小李说:“平时我成绩一般,现行的单一模式高考制度下,‘一考定终生’,往往是‘十年寒窗’的终点所在。此次提出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传递了鲜明的改革信号,也让莘莘学子有望更加灵活地选择未来发展的模式。学术型人才,有望不再是高考的唯一选拔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