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元在山沟里种树10年,完全像个农民,他说这就是他想要的幸福生活。本报记者杨威摄
2014年4月16日,金文元退休回到家乡安图县镜城村整整十年。他和往常一样,4时起床,5时上山,11时多下山,中午吃完饭睡个午觉,13时上山,18时下山。
晚上,镜城村支书李明灿过来商量大米销售的事,去年收割的25万公斤优质稻米还放在仓库中的。
“得建立专卖店,光靠个人关系销售还是不正规,打响品牌,应该进入市场,青岛那儿韩国人多,韩国人对大米质量最讲究,就在青岛建个专卖店!”金文元的想法,令李明灿频频点头。
“没有‘金司令’,我们镜城村现在不可能有这个局面。”李明灿感慨地说,“金司令”来这十年,给村里修桥、铺路,帮扶困难户,带领村民建立木耳合作社、大米合作社,每户农民增收至少在万元以上,“他算是俺们的大救星。”
■军旅生涯
打仗硬、救火猛士兵眼里的传奇
金文元是延边人,老家就在安图县镜城村。1969年,19岁的金文元参军来到珲春,第一个任务是在珲春边境线上最高、最危险的棺材砬子山上修守望塔。他身上系着绳索,悬在风很大的24米高空作业,冒着危险完成任务,从此得名“金虎子”。
1985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金文元主动请缨参战,多次和敌人短兵相接,凭着勇敢和智慧立下战功,“金虎子”的名声在部队越传越响。
1999年,中俄边境发生大火,金文元担任前线总指挥,他带领4000军民,两天两夜未合眼,将大火扑灭。庆功宴上,延边州委副书记带头敬他一碗白酒,金文元接过酒碗一饮而尽,竟晕倒在地,被送到医院抢救过来后大呼“拿酒来”。“金虎子”的威名远播地方。“他在我们年轻士兵眼里,就是个传奇。”延边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张显峰说。
■绿化荒山
赔过钱摔过腿终把荒山变青山
2004年初,54岁的金文元从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岗位上退休。当年4月16日,他来到安图县镜城村村外10多公里处的荒山脚下,找了几个村民,盖起一座简易房子,没有水、电,一个人开始了退休生活。
“我这个人,不爱喝酒,不爱唱歌,不爱打麻将,唯一喜欢的就是种树。”金文元说,他就喜欢待在青山绿水的大自然里,一到大山里,呼吸都感觉畅快。他希望故去时留下满山的青翠,成为自己留给这个世界的痕迹。
10年前的镜城村还是一片穷山沟,大片荒山无树可伐,当地人都说,谁承包谁吃亏。金文元不信邪,他包下210公顷荒山,拿出10万元购买树苗和药材。因为没经验,他当年就遭遇惨败:两万棵红松苗死光,15亩水飞蓟和穿地龙中药都被暴雨冲走,10万元投入打了水漂。金文元从不服输,他请来林业专家、农业专家到山上讲课,按照专家的办法反复尝试,不断投入。天寒地冻,他还在山上干活,摔断了腿,因治疗不及时,竟患上股骨头坏死。手术后,他不顾家人反对,回到山上继续种树。
三年后,他的付出终有回报:绿油油的树苗装点了荒山,山下的五味子引来药材收购商。10年,金文元种了17万棵树,面积70多公顷,是他承包山沟的三分之一。
看到他种树、种药材有了效果,村里人纷纷向他请教,金文元倾囊相授。“现在种树是投入,可你不能看眼前,15年、20年后,这些红松就会结出松塔,一个松塔就按两块钱一个算,一棵红松结10个松塔,就是20元,一万棵就是20万。”金文元给乡亲们算账。
不少村民动了心,金文元花钱请专家给农民们讲课,十几户村民开始包山、种树、种药材,昔日的荒山如今满目青翠。“我的目标是把家乡变成生态沟、旅游沟,春天来有野菜、有活鱼,秋天来有松子、有螃蟹、有优质大米,物产丰富景色美,家乡就富裕起来了。”金文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