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让水长流续新篇
“要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一项民心工程、满意工程,就要从质量上、管理上下工夫,使自来水‘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赣州市水利局干部如是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一直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近年来,赣州市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建立和健全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明晰管理主体和产权,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了水价,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如:会昌县通过引进专业企业入驻的方式,学习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并把全县19个乡(镇)划分两片,推行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即将百里湘江的9个乡(镇)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交由江西省水利投资公司负责;剩余10个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划归县村镇供水管理总站所有,实行委托承包经营的模式进行运行管理,县村镇供水管理总站从承包经营者收取的水费中提取大修费和管理费,用于全县农饮工程大修统筹基金,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成立民间供水协会,共同来管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近日,记者走进石城县高田镇湖坑村张家排采访,据村民黄大爷介绍,自来水管安装完后,村里就成立了自来水供水协会,协会成员由村里有声望、有责任心的人担任,负责日常自来水管道的管理、水池的清理、水源地的保护等。记者在石城县各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了解到,该县在每个饮水点都组织村民成立了供水协会,专门负责饮水后期管理工作,制定了健全的养水、护水、用水、节水制度,定期开展管理员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