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让教育暖阳普照每一个孩子

2014-05-08 10: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唐青 刘珊伊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家门口接受好教育

    年初,从广东转学回到家乡就读的安远县三百山镇中心小学六(1)班学生梅清英没有想到,家门口的学校里图书馆、运动场、学生食堂等一应俱全,一点都不比在广东就读的城里学校差,1200余名山里娃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家门口接受好教育,享受到教育的“普惠阳光”,不仅是每个家庭的民生期盼,也是促进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为此,赣州各地坚持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城乡教育格局,给全市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产品、最大的公众服务,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做强教育,就是要让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好学校。”安远县领导如是说。

    “没想到我女儿来于都上学这么简单!”来自四川省内江东兴区中山乡的朱枫军夫妇来于都工业园务工已经有一年多了,女儿今年满6周岁正是要上小学的年纪,近日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学校,没想到仅凭一张“企业务工证明”就顺利报好了名。

    在人口大县于都县,早已打破了小学入学的高门槛,于都外来工子女入学可享“同城待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带来企业带来了稳定的用工,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仅2013年,该县就接收40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赣州还为贫困学生“兜底”。

    “好漂亮的学校啊,像花园一样!”五一期间,上犹县第二批进入县城免费就读的困难家庭学生走进县第二小学参观时,看到美丽的校园,不禁欢呼雀跃。为帮助孤儿、单亲等特殊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业,享受优质教育,上犹县实施教育“温暖工程”,帮助特困家庭学生在县城学校免费就读。

    赣州紧抓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积极探索对残疾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返乡农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帮扶、救助机制,2013年发放家庭贫困学生补助达到1.22亿元,惠及5.8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3台“巨无霸”岸桥抵湛  湛江港冲刺300万标箱时代
  • 2025年全国尾波滑水(冲浪)锦标赛暨全国滑水青少年U系列赛在特呈岛开幕
  • 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赛点举办赛前公开课
  • 读者交流会解锁文化新体验
  • 盛会落幕 梦想续航
  • 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首批选手到湛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