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复旦投毒案免死信签名者:薄谷开来投毒才死缓

2014-05-15 16:01 来源:中国网 作者:综合

    2014年2月18日,“复旦投毒案”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林森浩的父亲面壁哭泣。(CFP/图)

    2014年2月18日,“复旦投毒案”被告林森浩在一审庭审现场。(新华社/图)

求情者给上海高院的声明书。 (网络图片)

  编者按:继药家鑫案、李昌奎案之后,复旦投毒案再次引发国人在死刑问题上的激辩。这究竟是一场基于司法公义的陈情呐喊,还是一场寻求个案突破希望的策略设计?

  在面对又一个“穷凶极恶者”时,从普通民众到专业人士,不仅关注个案的公平公正,也开始从国家法治进步的角度,有了更深远和理性的思考。

  案卷中夹着要求判林森浩死刑的文书,上有学生签名、手印,与“免杀”联名信的形式相差无几。“我们要让法院知道另一种慎杀舆论的存在。”签名者林聿说。

  177个签名学生被反对者推至舆论风口,并在指责和谩骂下走向孤立。就连部分签名者也感到困惑,“我们的行为到底符不符合伦理标准。”

  相对中立的观察者的问题是:复旦投毒案是推动死刑废除的合适渠道吗?成本会不会相对较高?

  2014年2月1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一审宣判,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普遍的公众情绪里,这个结果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熟悉案情的人们如此愤怒,就连他在法庭上的数次沉默也被视作不可饶恕,“杀死他”的声音充满了互联网。然而,至少有1名复旦教授和177名复旦学生不这么认为。

  3月31日,在一位教授的推动下,学生们写下联名信交给负责二审的上海市高院,在谴责林森浩罪行的同时,请求不要判其死刑,称他本性善良,应令他洗心革面,有朝一日照顾死者黄洋的父母。

  这一声突然的“刀下留人”立即被视作对公意的挑战,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指责联名者“是非不分”、“慷他人之慨”,甚至连联名者近在咫尺的亲友也难以理解他们的行为。

  联名者意图施与善意的对象—死者黄洋的父母更丝毫不能理解学生们的想法。“让林森浩来照顾我们?”黄父黄国强说,“我们怎么可能在身边养一条毒蛇?”

  一度隐身事后的推动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终于在5月12日现身,他在新浪微博上发表声明,承认自己正是参与的那位教授。在当天面对南方周末记者时,谢强调此举背后的真正目的,“他们(指网络上的批评者)关心的是杀不杀林森浩,我们则希望通过个案逐步推动死刑的废除。”

  这几乎是反对者能够预料的说辞,依然有人愿意相信,这封联名信更像是一场基于诉讼策略的精心设计。是公义也好,是策略也罢,无论个案量刑,还是法治理念,眼前的这场争论都分歧重重,难成共识。

  现在,177位求情者在被贴上“幼稚病”的标签同时,还在“正邪不分”和“罪恶帮凶”的指责下走向孤立。他们究竟为了什么?

  如何能找到一丝希望?

  177名学生在请求信上开宗明义:“我们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我们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立即执行。”

  为了支撑这一请求,学生们列举了多点理由,称林森浩投毒“是极其恶劣的禽兽行为”,必须接受法律的严惩,但其平日表现良好,并非极为凶残之人,且“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也强调过,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信件还比较说,薄谷开来投氰化物获死缓,若对林森浩判处死刑,量刑无疑过重。

  与请求信一同见诸网络的,还有一份声明书,附上了部分参与学生的证件信息,以确认这是真实意愿表达,并请法院对个人信息保密。然而,当上海媒体于5月初率先披露隐去了具体姓名的请求信时,压力还是轰然袭来。

  “网络舆论的反应是我们能够预见和承受的,但还是觉得难受。”签名发起者之一、法学硕士生林聿(化名)这样描述他和同伴正在承受的压力,“当初没想到会公开。”

  所有一切,起始于一次谈话。

  上海律师严义明记得,早在今年2月案件一审宣判后,林森浩的父亲林尊耀就曾与家人、医学院的学生们一同上门咨询,他们最关心,林森浩被判死刑,如何能找到一线希望?

  律师严义明因发起一系列维护中小股东权利的法律行动而闻名,了解复旦投毒案的情况后,他为林父指点了一整套方案。

  这套方案包括,严义明建议由同学们写个求情信,让司法机关听到反对判死刑的声音。同时建议,同学中有人可以去黄洋家中,代尽孝道;林父则应拿出砸锅卖铁的姿态,征得黄洋父母的谅解,“几个渠道共同努力,(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严义明事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个案子在我看来法律上有空间。毕竟刑法适用已经脱离同态复仇、以牙还牙的时代了。”严义明同时对南方周末记者表达了自己的专业意见。

  但双方并未有进一步合作,而这项求情信的建议却得到了同行学生们的认可。

  教授谢百三成为接力者,他直接参与了这项建议的实现。作为复旦管理学院的教授,谢素以敢言著称,其状告财政部、证监会、德勤“涉台独”的举动也广为人知。

  按照谢百三的回忆,他最早从一位相熟的医学院博士生处获悉详情。这位博士生感叹死刑的判决太重,引起谢的关注。他邀请对方多找些同学一块来聊聊。

  “他们给我讲案情,描述林森浩这个人,有的边讲边落泪,我很吃惊,对于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有恻隐之心呢?”谢百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接触的学生中,“所有人都表达了这么两层意思:林的行为不可容忍,但他平时是个很好的人”。

  不少同学在谈到后一点时略显拘谨,“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在谢百三的宽慰下才表示,林森浩平日待人客气,绝非穷凶极恶;一位与林本科同班的同学还回忆说,在每月生活费仅200元的情况下,林为汶川地震受难者捐了800元—这一细节也写进了后来的请求信。

  请求信的建议由同学们转达给了谢百三,谢与严义明还进行了多次沟通,各表看法。两人熟识已久,一同担任某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严义明2005年发起行动弹劾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时,谢百三还发言力挺。

  两位年长者的支持,令医学院的部分同学们决心写信。动笔前,他们还曾犹豫,问严义明:到底该不该写?

  “我说该写,愿意做努力的话,就去做。不是为了林森浩,是为中国减少乃至最终废除死刑努力。你们是其中一环,很重要。”严义明这样对学生们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3台“巨无霸”岸桥抵湛  湛江港冲刺300万标箱时代
  • 2025年全国尾波滑水(冲浪)锦标赛暨全国滑水青少年U系列赛在特呈岛开幕
  • 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赛点举办赛前公开课
  • 读者交流会解锁文化新体验
  • 盛会落幕 梦想续航
  • 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首批选手到湛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