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城市人均薪酬涨幅回升
剔除上市公司数量在10家以下的城市,总共有51个城市进入排行。《投资时报》研究部通过将某一城市所有上市公司在2013年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总数除以员工总人数,计算出了当年该城市的人均薪酬,从而形成“投资时报·城市人均薪酬榜”。
从薪酬涨幅来看,在纳入统计的51个城市中,三个城市的涨幅在过去三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是成都、长春和太原;包括深圳和上海在内的12个城市的增速,在逐渐下滑,占所统计城市的24%;而在去年,增幅实现回升的有26个城市,占所统计城市的半成。
此外,有三个城市人均薪酬涨幅在2013年为负,分别是涨幅为-0.08%的西安、-1.76%的广州和-4.27%的上海。其中广州已经连续两年为负。
薪酬分区间来看,去年人均薪酬在17万元以上的只有北京,上海和南京在15万~16万元之间,天津、福州、广州、深圳分别以不到一万元的差距依次递减。
排在深圳之后的是人均薪酬在10万~11万元之间的城市,共计6个。由高到低分别为西安、太原、昆明、济南、乌鲁木齐和杭州。9万~10万元之间的城市则有7个,分别是大连、南宁、石家庄、苏州、烟台、武汉、沈阳 .
根据统计可见,排在前20位的城市人均薪酬均在9万元以上。虽然东部城市占了半成多,但中西部较发达的省会也在逐渐缩小与东部发达城市的差距。
冠军北京渐成悲情城市
在“投资时报·城市人均薪酬排行榜”中,北京在2013年以人均17.07万元的薪酬毫无悬念的位列所统计的51个城市榜首。
北京也以263家上市公司数量,成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之最。其他四个一线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上海209家,广州67家,深圳185家。
在北京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中,计算机有43家,房地产26家,建筑装饰14家,公用事业14家,银行9家。均为人均薪酬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占所有在京上市公司的四成。而人均薪酬排名后五位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北京所占数量极小,由此抬升了北京人均薪酬的整体水平。
从北京地区人均薪酬的涨幅来看,自2012年人均薪酬由上年的16.88%下滑至8.04%之后,去年已经回升到9.76%。
高薪和多样化的选择,或许是北京让数以千万毕业生挤破头也要留下来的原因。正如汪峰所唱的那样,尽管“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但仍然可以在这儿欢笑、在这儿哭泣、在这儿活着、也在这儿死去。
不过,如今许多人曾经“奄奄一息的碎梦”在被渐渐击碎。今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开始从多个方面入手驱逐所谓的“低端人口”。从过去的买房限购、买车摇号,到如今的搬迁动物园批发市场、打击群租房现象、提高非京籍学生入学门槛等。
种种措施,让不少外地人口无所适从。高昂的生活成本、雾霾难散的生活环境以及官方的态度,都让不少外地人选择离开。
“脱北者”这个曾经具有特指含义的词汇,如今也用来形容从北京逃离的“北漂”。这个曾经承载了许多人梦想的地方,正在逐渐沦为“悲情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