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薯”书记戴日丽(中)经常深入田地了解番薯的收成情况。李波 摄
说起遂溪港门镇货湖村,人们自然会想起当地出名的土特产石斛、番薯、冬瓜等。此前,本报一系列报道《“番薯经纪人”年赚200多万》、《哗,3亩地“种”出300万元》和《多人上门求学种植技术订种苗》,介绍了货湖村民种植番薯、石斛致富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货湖村土特产的成功打造,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货湖村党支部书记戴日丽。只要一说起他,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为“番薯书记”、“石斛书记”。
甘当“白老鼠”寻找致富路
走进遂溪港门镇货湖村办公楼,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桌子上高高一叠的《湛江日报》和《湛江晚报》等报纸。“我非常关注《湛江日报》等报纸刊登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意新点子致富的消息。”在村干部的眼中,戴日丽是一个“好学习”、善于利用科学知识指导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村里的公共图书室购置了许多关于农业种植、管理方面的专业书籍,以供村民免费查阅,还定期更新。每逢农闲时节,来阅读学习的群众特别多,也正因为有了专业知识做铺垫,当地农民在种植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产量上去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戴日丽是从本报报道中获得雷州企水镇农民梁伟种植香椿树发财的消息,嗅觉灵敏、善于吸纳各方信息的戴日丽拿着报纸辗转找到梁伟请教种植技术。“你看,我去年从企水拿回来的香椿树苗现在长这么高了!”戴日丽带着记者来到村办公楼前的院子,2株香椿树在他精心培植下已经长到半米高。“等到香椿树芽长至10至15厘米就可以收摘了。”经过一年的不断摸索研究,戴日丽俨然成了一名香椿树“土专家”,他看着香椿树若有所思,“而关于市场价格方面,我还要继续考察,如果收成能达到预期,那么我将考虑在货湖村推广香椿树种植。”
“所有的推广种植,我一定要花时间亲身试种植,做市场调查,了解产品发展前景,我不会贸然将一个新产品向村民推广种植。”戴日丽眼神严肃起来,“我亏本了不要紧,但是不能让村民跟着我一起亏本。”
“每发现或要发展种植一个新产品,老戴一定自掏腰包到全国各地作市场调查,亲自试验,成熟后才向村民推广种植,村民跟着他不会错。”村民戴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