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关注市场动态
现年54岁的戴日丽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产品推销”方法。
“最简单的当然是与当地农业局联系,让政府部门替我们架起产销的桥梁;再者就是找到媒体,通过媒体的力量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加以宣传报道。”戴日丽发现,通过媒体发布的农业信息更能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如石斛种植致富的消息一出,立即有人不远千里来到货湖村“取经”。目前,该村已种植石斛100多亩,计划3-5年发展到家家户户都种植石斛,力争把“货湖村”打造成“石斛村”。
“外地农户、老板来参观时,也就是推销自己特色产品最佳时机。”戴日丽说,每逢此时,他一定会放下手头上的事务,自掏腰包接待来宾,并留下联络方式,方便日后合作来往。
除了适时推介,戴日丽还不忘到市场上了解各种农产品的行情,与各个“番薯经纪人”、外地经销商保持紧密联系,做好市场调查,合理规划本村种植品种与规模。如前段时间他发现市场上对“珠海薯”和“日本红薯”需求较大,他立即将这个“新鲜热辣” 的消息告知种植户,指导他们适时调整种植品种。不仅港门镇货湖村农户,就连隔壁草潭镇的农户也时刻关注戴日丽的“最新消息”。草潭镇天德村李叔得到戴日丽的“最新消息”后,立即调整种植品种,上个月番薯收获,李叔赚了60万元。
“农户反映遂溪当地番薯畅销国内外,但却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戴日丽翻开那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对记者说,“今年我打算收集相关材料,和农户一起为本地番薯申请一个品牌,将遂溪番薯推广到世界各地,促进本地番薯种植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真正造福当地百姓。”
当问及最近的计划时,戴日丽兴奋地告诉记者:“最近,我在做市场调研时发现,粗粮食品在全国各地销量呈上升趋势,这或许又是一条新的致富路!”
“哈哈,到时戴日丽就不只是‘番薯书记’、‘石斛书记’,很可能又被村民叫做‘粗粮书记’或其它新品种书记了。”“番薯包工头”罗红梅打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