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东亚飞蝗”的村民深夜在大棚里捕捉蝗虫。殷翊展 摄
自古以来,农民谈“蝗”色变。可记者近日在遂溪杨柑镇北流尾村采访发现,村民却靠“飞蝗”腾达。
村中建起“蝗虫公寓”
北流尾村村民庞友宏在自家的耕地里,建起了26个大棚。这些高不足1.8米的大棚远看与种植瓜果的温室大棚无异,可走近你就会发现,在每个占地约为32平方米的大棚里住有上万只“房客”——蝗虫。
26所“蝗虫公寓”均由三层构成:最内层是透气的纱网,出入口处都设有拉链,如同一个巨型蚊帐;紧挨在纱网外的是塑料薄膜,其主要用于遮雨、防寒;大棚顶端还设有一层黑色麻布网,用于遮挡烈日。考虑到湛江处于台风多发区等实际,搭建大棚时农户还限定了高度。
透过纱网,蝗虫“公寓”内的情况一览无遗。大棚内上万只蝗虫分布各处,或栖息,或觅食。棚内地面上放置了新鲜象草,这些柔软多汁的象草是喂养蝗虫的主料,据介绍,喂食前需确保象草不沾染到农药,否则蝗虫进食后可能会导致死亡。除象草外,麦皮是另一种较为常见的饲料,但其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更多时候用于产卵期蝗虫的喂养。
同是村内首批试水养殖蝗虫的农户庞志才,如今其耕地上已建起10余个蝗虫养殖大棚。庞志才透露,目前村中试养蝗虫的农户有四、五人,养殖面积约为16亩,其中6亩用于搭建养殖大棚,其余10亩主要是种植象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