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背后的故事
粤剧南派艺术在我国非遗项目中归类于“传统戏剧”,在湛江,范围包括吴川市及湛江邻郊、廉江、遂溪等市县。
市非遗中心负责人表示,吴川市粤剧团是湛江的粤剧南派艺术代表性的传承演艺团体,是下四府一个行当齐全的粤剧南派艺术特色的团体,成立于1954年,由著名表演艺术家老天寿、张瑞棠等发起组建。后又得到朱伟雄等著名演员加盟演出。他们各人表演自成风格,传统排场、南派功架、身段、武打表演艺术造诣甚高。
记者了解到,吴川市粤剧团前任团长林国光师从湛江粤剧南派艺人老天寿,并加以传承发扬。该团十分重视传承这项“南派艺术”,多年来一直正在挖掘、整理《罗通扫北》、《乱世情缘》、《段红玉招亲》、《程夫人闹殿》等传统剧目和《举狮观图》、《搜宫》、《打闭门》、《凤仪亭》、《窥妆》、《表忠》、《打和尚》、《祭旗起兵》、《打仔》、《西河会妻》等具有南派艺术的古老排场,还多次应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邀请,赴港作“南派艺术、古老排场”讲座和作粤剧南派艺术专场演出。目前,被称为“宝地钢团”、年演出近三百场次的吴川市粤剧团将传承湛江的粤剧南派艺术,并继续发扬光大。
特别令人兴奋的是,粤港澳三地联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粤剧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时,申遗工作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吴川市粤剧团极高评价,认为该团的表演带有典型的粤剧传统程式,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原则定义:“它传达着一个民族表现的自由和创造性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