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整洁的九二一路上,幸福感陡增。记者 郑锋 摄
十九世纪末,法国军队入侵“广州湾”,赤坎以寸金桥为界,纳入法租界,其时,寸金桥附近还是一大片荒地,法殖当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位于赤坎福建街外的田基边建起一条大街,名为“中国大马路”。
1943年日军占领法殖广州湾,赤坎商业逐渐萧条。1945年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18日,中法两国政府在重庆签订《中法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国民政府接收“广州湾”,并宣布易名湛江市。同年9月21日,驻守“广州湾”日军投降仪式在赤坎举行,当局将“中国大马路”易名为“九二一路”,以示纪念。
前世:“中国大马路”
清朝乾隆末年,福建人到赤坎营商,开商埠先河,辟商业街为福建街,前海一带至福建村及鸭港是海水上溯至尾部的地方。1925年赤坎海边街(今民主路)一带填海,陆地向前移至现民生路。
田基边(九二一路前称)一带形成潮州塘,据传为潮州人所筑起的渔塘,沿潮州塘搭起高脚木屋数10间环绕潮州塘。
清朝乾隆年,海水上溯至福建街及大德路,山坡之下一个小海湾,当时福建潮州人的船只还可以到达附近。潮州人便在附近建起潮州会馆,福建人建起天后宫(妈祖庙),商民香火不绝,人事往来,商贸繁盛。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福建人沿海湾弧形建成福建街。后来潮州人便在福建街前开辟潮州街,并挖了一口八角泉井,砌筑石条。随着时间推移,本埠已在附近建起无数民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广州湾”成为我国唯一可以对外通商港口,赤坎埠遂成为西南各地进出口物资重镇。各地商人难民涌入,商业畸形发展,商贸盛极一时。上世纪三十年代,其时法租地广州湾当局为扩大城区面积及商业区,便在田基边建起一条商业大街,称为“中国大马路”,路面也只有10多米宽,是为走马车的街道,外来移民便在中国大马路两侧逐渐建起商铺、酒店、鸦片烟馆、赌馆、妓馆、客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