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8日表示,7日晚发生的景谷6.6级地震人员伤亡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房屋结构好、植被覆盖好、人口密度小。
7日21时49分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目前造成1人遇难、324人受伤。
此次地震震级高,波及范围广,是景谷县有历史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大理、德宏、昆明等多地震感明显,但人员伤亡相对教小。
对此,皇甫岗解释说,景谷当地的民房多为穿斗木质结构,抗震性能强;此外,当地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超过70%,致使地灾较弱;加之人口密度小,所以伤亡相对同等级地震较少。
据资料记载,滇西南地区同等级的地震烈度普遍比滇东要低一度。“这与滇西地区是花岗岩坚硬基底有关。”皇甫岗举例说,1988年10月6日澜沧耿马7.6级地震烈度与2014年8月3日昭通鲁甸6.5级地震相同。
目前,云南省地震局第一批工作组50人已到达灾区,国家地震局专家组也在赶往震区的途中,以有效分析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新闻加点料
对比: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为何伤亡严重?
鲁甸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65人,为全省平均值的2倍,为人口稠密地区。当地经济水平不高,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房屋以砖混合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部分房屋以夯土墙承重且老旧,抗震性能差,这是导致人员伤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这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是典型的浅源地震,地表振动强烈。灾区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易发。(中国新闻网)作者:张丹 和晓莹
专家多方位解读
新华网昆明10月8日电(记者王长山、侯文坤、浦超)云南景谷地震目前造成1人死亡。一个震源深度5公里、震级6.6级的地震,相对来说震级较高,但为何造成人员死亡人数较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云南近来频繁发生地震?云南有关地质、地震、住建等专家从当地民居特点、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据云南省民政厅介绍,截至8日11时,地震造成景谷、思茅、镇沅、临翔、双江等5县区12万多人受灾,1人死亡,324人受伤,重伤8人。
云南省地震局副局长王彬认为,此次景谷6.6级地震与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相比,死亡人数差距巨大,主要和农村民居结构、震区人口密度、当地地形地貌等有关。
据介绍,在景谷震区,当地农村民居结构,以土木穿斗房为主,房屋结构抗震性能较好。记者在震中永平镇芒费村委会七七村民小组看到,因房屋构造不同,村子里土坯房、砖混结构房和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受损情况明显不同。
其中,土坯房损毁最为严重,有的完全倒塌,有的部分墙体坍塌。一些砖混结构的房屋则出现了明显的墙体开裂情况。而较新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受损较轻。七七村民小组小组长刘威告诉记者,村里土坯房、砖混结构房较多,44户中有10余户近两年盖起了钢筋混凝土房屋。
景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天寿认为,当地群众近年来十分重视居住安全,抗震设防意识强,大部分按有关标准和要求建盖住房。当地民居大部分为传统的土木穿斗房,本身抗震性能好。
据王天寿介绍,近年来当地实施了农村民房地震安居工程,也促进了农村住房抗震建设。管理部门在建房过程中对技术人员管理和施工要求严格,严格按标准建房。“目前全县6万多农户已有近2万户实施了农村民房地震安居工程”。
王彬说,震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人左右,低密度相对来讲伤亡可能性较少。历史上,滇西南地区同级别的地震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和滇东北等地区地震造成的损失相比较小。目前初步测算,此次地震震中区域烈度8度左右。“强震仪记录到此次地震运动加速度只有鲁甸地震的三分之二”。
专家认为,景谷地区地形地貌也是导致人员死亡较少的重要原因。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王宇介绍,当地处于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地形切割较浅,平坝、丘陵地貌较多,人口多集中在平坝、丘陵地区,山区人口稀少。同时,当地地层岩性比较简单,主要以红层为主,地质构造作用相对较弱,地层产状比较平缓,地基地震作用的放大效应较小,建筑场地比较有利于抗震。
云南省地震局预报中心研究员付虹说,云南发生地震的主要动力源是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推挤,当推挤作用加强的时候,整个云南地区都会受到这种推挤的影响,会出现地震频繁发生的情况,甚至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地震都有可能。
关于鲁甸地震和景谷地震有没有关联?云南省地震局科技处处长李春光说,要说两次地震没有关联是不客观的,应该说两次地震没有直接关系。鲁甸地震和景谷地震相继发生,都是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推挤加强所致。
李春光说,云南有10个地震带,鲁甸地震发生在大关——马边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是青藏高原块体向东推挤,受到成都平原坚硬块体的阻挡而形成的地震带;景谷地震发生在思茅——普洱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是川滇块体向南东方向挤出,受到扬子块体的阻挡而形成的地震带。两个地震带相距数百公里,这两次地震是相互独立的。(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