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广州城管转行做小贩 为人补货月入一两万元

2014-11-03 09:1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梅雪卿 邝蔚丹 李春花 吴广宇 刘雪

7月4日中午12时,三元里街城管执法队员在食堂用餐。记者 冯宙锋 摄

中队篇

“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城管名声不好,都不来考,考上了也不来。”

“这里都是我们的职责,300多项,怎么管得过来。不知道领导是不是太高估我们的能力了。”

曾经的协管员阿勇,在做了四年协管员后,辞职在路边练起了摊。继而,他从“走鬼”上升到固定为人补货的商贩,月入一两万元。相比曾经,他的收入增加了近十倍。而他的前同行们,仍在城管协管员的路上蹲守着。

吃饭补贴可能被取消、午休无去处、升职天花板、成员年龄断档等等,这些烦心事,如空气般将白石峰等围绕。跳出去的阿勇在奔往幸福的路上未曾歇脚,而那些仍在坚守的人,在苦乐之中寻找自己命中的“快乐小苹果”。

曾经的协管员 转行做了小贩

对城管而言,小贩既是他们的“对立者”,又是他们的熟人。“我们就这么几个人,他们早就认识了。”城管队员熟悉常来的小贩,小贩更熟悉人数不多的城管。

协管员阿杰在佳豪国际皮料五金城外停下,老陈和阿东下车后撕了几张贴在公交牌上的小广告。在阿杰抽一根烟的时间里,卖粉的老胡把推车推到了百米开外。

老胡戴一副金边眼镜,穿一身藏蓝色开襟衫,“其实城管管我们,也是理解的,来了我们就配合他们工作。有时候他们收东西,也不能说不对,但是砸烂东西就不合适了。”

30岁的阿勇曾和阿杰一样,也是协管员的一分子。16岁时,他从湖南老家来广州打拼,几乎什么工种都做过,2009年,他做了协管,一做就是4年。后来,他娶了个广州女孩,但妻子一直嫌他工资低,后来,他转行去摆起了地摊。

去年,他在白云皮具城外摆摊卖了20多天的包具,积累了5个熟客资源。现在他的工作就是守在皮具城门口,拿着ipad刷微信群:哪个外地客户需要补货,他就去给他们补。“我现在一个月一两万是有的。也不用摆摊,也不用开网店,就靠熟客带熟客。”

说起当时摆地摊,阿勇笑笑,“也知道是暂时的,看他们来了我就收了。都认识嘛”。白石峰说,阿勇并不是协管员转去做小贩的孤例。“做协管久了,更清楚什么路段旺,什么东西旺,上手更快”。

有人调侃阿杰,“你不如转行做小贩啦。”阿杰反问,“要是真的没有城管,广州会是什么样子?”

工作职责30年增加了300项

然而,治理乱摆乱卖只是城管众多任务中的一项而已。白石峰拿出厚厚的一本书,晃了晃,“这里都是我们的职责,300多项,怎么管得过来。不知道领导是不是太高估我们的能力了。”

白石峰在1996年扩编时加入城管队伍。在这之前,“城管”还叫做“城监”,隶属建设部门管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广州,外来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管理缺乏体系,城监队伍在这时出生了。

1985年7月,广州市成立城市建设管理监察队伍,主要承担城市建设和管理7项任务。一年后,这支队伍更名为广州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定编1000人。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执行任务的通告》(穗府[1987]35号文)规定,城市管理监察队伍执行的任务范围为城建规划管理、摊贩摆卖管理等10项。

1994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的若干决定》,将部分交通、工商和爱国卫生的监督执法委托给城管监察大队。1996年8月,市编委下发的《关于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检查支队(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局)机构编制问题的通知》中,在监察大队的基础上,成立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市里设专业大队,区设大队,街镇设中队,定事业编制2000名。

白石峰在这时加入城管队伍,被分配至同德围街道办,负责市容环境管理,3年后,调至三元里街道办。在此后的10多年间,城管工作职责增加至340多项,而在去年起实施综合执法改革的荔湾区,工作职责更是多达2000多项。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盛会落幕 梦想续航
  • 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首批选手到湛
  • 市工商联开展湛江青年企业家培训为民营经济注入青春动能
  • 百名选手乘风破浪展风采
  • 麻章区政通东路告别“断头路”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