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导致有的大学生只求“不挂科”消极求学行为。怎样才能激励大学生积极学习,做好校园学习与社会职业的有效衔接?
跨校修读必修课,科研、竞赛可以奖学分,全面学分制、大学提前毕业……这一系列“学霸”们梦寐以求的校园新政,有望短期内在广东高校实现。日前,广东省教育厅正式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
学分制全面改革,将对目前高校现状有何影响?学生是否欣然接受?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1 政策:网上“慕课”修学分 早修满学分早毕业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明确,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鼓励学生在外校或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选修课程,网上学习也能计入学分。广东高校还确定弹性修业年限,提前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提前毕业。
随着网上“慕课”的兴起,网上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意见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学习,并替代学校学分。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分制改革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校外“慕课”平台、课程学习网站、微课等,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
同时,探索校外选课。鼓励学生在外校或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选修课程,所修课程经过学校批准,可替代学生所在专业课程计划中要求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建立学分互认制度,鼓励区域内高校联合开设优质课程并推进师资、课程的共享与学分互认。学生可以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学分(成绩)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还提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公布的开课计划和选课规定跨学期、跨专业、跨班级选课。在学校规定的弹性修业年限范围内,学生可连续在籍学习,也可根据个人的特殊需要和实际情况申请暂时中断学习,分阶段完成学业;提前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准予提前毕业。
2 学生:对新制度有“赞”有“弹”
“我挺赞同学分制改革,”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大三学生林华鹏觉得,大学生需要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还没有进入社会前,在大学的4年里,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对一些优质的课程也可以有慕课的自由,学分制改革恰好弥补了本专业、本院校课程选择相对狭隘的不足。”
对于提前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提前毕业的新政策,林华鹏更是拍手称快,“提前修满学分可以让大一大二大三的生活更加充实并减少大四的压力,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工作接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对高校学分制改革点赞。岭南师范学院大二学生李子曦告诉记者,他的同学们大都认可学分制改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公布的开课计划和选课规定跨学期、跨专业、跨班级选课。这让大家在选课时更加慎重,避免有些同学盲目选课而让想选课的没有机会。”
然而,对一些学生而言,学分制改革似乎远没有达到学生们所期望的那样,特别是在课程选择的门类上,能够选择的余地太小。“必修课太多了,除了专业课外,我们还有一大堆公共课要必修,比如高数、语文、英语、体育等,其实这些公共课除了体育课外,都挺无聊的,如果它们变成选修课,估计很多学生都不会去选修。”大二学生陈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