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渔业转型,加快渔船渔港渔镇转型升级。支持在湛江湾外建设深水网箱集聚区,引导滩涂养殖、浅湾养殖有序退出,加快渔业转型升级。鼓励造大船、出远海,实施渔船“小改大、木改钢”,更新建造200吨以上大型钢质渔船60艘。鼓励企业建设远洋渔业基地,支持渔民成立捕捞专业合作社。专项整治渔港“脏乱差”,每个县(市)建设一个示范渔港,抓紧建设龙王湾避风港。突出渔港风貌、渔家风情、渔民风采,规划建设特色渔镇,打造现代渔业示范区。
记者从市海洋渔业局了解到,2014年是我市渔业转型升级的头一年。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大变化,三至五年改变面貌”的目标要求,造渔船建渔港,促进我市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我市远洋渔船数量仅次于深圳全省第二
我市渔船大部分为渔民家庭式经营,近浅海经营传统意识强,缺乏远海捕捞经验,加上资金短缺,因而不愿造大船。海洋渔业部门深入渔村,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如雷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分别在乌石、企水、东里、北和等重点渔业镇召开大型钢质渔船建造推介会,广泛宣传渔船更新改造政策。通过宣传,渔民深刻认识到使用小马力木质渔船从事近海捕捞的传统作业方式,不仅生产效益低,而且抗风能力弱、安全系数低,只有造大船,才能抗大风大浪,才能保证安全出远海、捕大鱼、赚大钱。企水镇渔民代表在推介会上大声呼吁:“只有造大船,才有大港口、大发展!”
2014年2月,市海洋渔业系统郑重承诺:“今年12月前组建10艘以上外海和远洋捕捞船队。”海洋渔业部门扎实推进,只用了9个月就超额完成了任务。去年12月5日,我市22艘大型钢质渔船在调顺岛湛江渔业公司码头启航赴远海生产。
据统计,2014年,全市拆解淘汰木质渔船415艘,新造玻璃钢渔船279艘,200吨以上大型钢质渔船18艘,其中14艘已建成并投入生产,新造200吨以下钢质渔船12艘;新造赴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生产的远洋渔船12艘。针对小、旧、破木船的整改初显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钢质捕捞渔船75艘,总吨位14374吨,总功率25309.1千瓦,其中200吨以上(含200吨)钢质捕捞渔船25艘,总吨位7600吨,总功率10905.7千瓦。远洋渔船建造方面,我市现有在国外生产的远洋渔船20艘,在建12艘。远洋渔船数量在全省仅次于深圳市,排全省第二位。另外,全市还有两个远洋渔业企业正在申报建造35艘远洋渔船,等待农业部批复。
多措并举渔船改造工作卓有成效
招商引资,引进外地企业落户我市带动渔民造大船。我市海洋渔业部门热情服务,成功引入原在广州的“广东龙美渔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瑞顺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两家注册资金3000万以上的渔业公司落户我市。工作人员主动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贴心为落户的企业办理迁入手续。同时,又牵线阳江老板与湛江老板合作投资3800万元注册了湛江市洋海渔业专业合作社,并协助其向农业部申报建造6艘灯光围网赴南沙作业渔船,目前已获准建造。
积极协调银信部门,解决造船融资困难。海洋渔业部门借鉴茂名做法,积极协调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银信部门,争取解决造船融资困难问题。2014年9月,与湛江邮政储蓄银行正式签订现代渔业发展金融合作框架协议;11月,雷州信用社首批放贷给雷州市企水镇顺安渔业专业合作社新建渔船款项800万元,首开我市凭《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质押贷款先河。
成立渔民合作组织,集中指标造大船。为解决造船指标问题,将分散的功率指标整合,在各地海洋渔业部门的积极指导和组织下,全市新成立捕捞渔民专业合作社6家,全市海洋捕捞渔业专业合作社增至15家。通过有效集中指标,雷州企水镇顺安渔业专业合作社、雷州市富荣海洋捕捞专业合作社和湛江市坡头区碧海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等三家渔业专业合作社正积极建造大型钢质渔船。
成立渔船交易服务中心,提供渔船交易信息服务。我市成立了渔船交易服务中心(非盈利中介机构)。通过这一平台,将有利于收集、公开渔船交易信息,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调控造船指标,解决指标外流和信息不通问题。此外,我市海洋渔业职能管理部门积极加强行政管理,推动大船建造。
今年将规划建设省示范渔港和市区域性避风塘
我市是海洋和渔业大市,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1243.7公里,占全省海岸线30.2%,拥有渔业港湾101处,其中经农业部批准公布的渔港多达32处,其余61处基本是天然形成的避风塘(港湾)。
渔港是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渔业产、供、销链条上的重要枢纽,是集渔船安全避风及停泊、鱼货装卸、保鲜加工、交易中转、网具修补、船舶修造、生产生活物资补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基地。龙王湾避风港是湛江港内重要的传统避风停泊锚地,目前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港池淤积严重。龙王湾避风港建设项目位于海东新区的核心范围内,考虑到对今后海东新区开发城市景观、湾内水上交通的影响,龙王湾避风塘建设项目主要为疏浚航道、建设趸船码头和港区便道,达到渔船防台最基本要求。
据市海洋渔业局介绍,今年渔港避风港建设工作主要有两项,分别是选址规划建设省示范渔港和规划建设湛江市区域性避风塘。今年将结合全市渔港的基本情况,组织设计单位对我市符合省建设特大渔港条件的乌石、硇洲、企水三个渔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市政府选定1个渔港建设项目上报省候选渔港。另外,将根据我市避风锚地的分布和渔船避风的实际情况,拟建设湛江市区域性避风塘,市财政投入对坡头龙王湾、遂溪乐民河、麻章通明河、坡头三合窝(乾塘)、雷州九龙山、廉江湍流等六处水域建、改造渔船避风塘。初步计划对上述水域避风塘选址进行港池疏浚、建造简易的码头、护岸、道路、照明灯柱、监控摄像头等设施,实现“渔船能进、锚地能停、渔民能上、台风能避、险情能救”的安全避风目标,形成以市投资建设的区域性避风塘为骨干,县级投资建设的小型避风塘为补充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安全可靠的渔船避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