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探讨岭南民俗文化渊源

2015-09-26 16:44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卓朝兴 通讯员庞洁 图/杨迅

9月24日下午,作为第三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5年湛江市民间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举办的“岭南民俗文化研讨会”在海滨宾馆召开。广东省民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李丽娜等出席。

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言。

专家学者云集湛江

本次“岭南民俗文化研讨会”是一次高规格、高质量的研讨会,邀请了省内外著名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岭南民俗文化的困境和出路;岭南民俗文化的渊源、现状与发展;传统文化如何与网络、旅游产业相结合以及岭南文化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

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有的专家结合24日上午在赤坎寸金桥公园举行的第三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5年湛江市民间艺术节开幕式民俗节目展演实况,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比如华南师范大学舞蹈系教授王虹等人,将汕头市民协英歌舞队24日上午在开幕式展演上表演的英歌舞,形象地称为“炫酷改良版英歌舞”,认为其中融入了动漫等一些时尚新元素,可以说是对传统民俗的大胆创新之举,这非常值得鼓励。广东省政府参事、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王元林,则论述了在城镇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和发展岭南民俗文化,他认为不能重视经济忽视文化,抢救性保护岭南民俗文化需要群策群力,发挥各自作用;需要多种渠道,全民参与,可谓任重而道远。

将传统文化保存下来

“随着城镇化建设、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诸多的古老传统文化慢慢失传乃至消失,这是我们不愿看到却又很难完全避免的。对于这样自然消失的传统文化,我们目前能做的是在它们没有完全消失之前,尽可能搜集各种资料、服饰、道具等,使其保存下来供后世之人了解、学习和研究。”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副教授、舞蹈学博士曾华美则就湛江傩舞文化的价值与保护这一话题发表了看法。

曾华美表示,湛江各级政府和一些文化艺术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湛江傩舞文化的价值,会对当地的地域文化、旅游、商业等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这些年年例“游傩”作为湛江当地民俗文化艺术节火热举办,还摄制了湛江傩舞纪录片,对傩舞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发挥了一定促进作用。

同时,也将傩舞带入了艺术行列——湛江当地一些院校、编导利用傩舞素材创编成作品,比如岭南师范学院编创的《傩风》在广东省第三届岭南舞蹈大赛上获得编导银奖,在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中获得专业组一等奖,2014年还受邀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蹈世界》栏目。从这些可以看到,古老的傩舞已经从“神坛”走向世人,走进艺术。究竟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传统舞蹈文化,是每个艺术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再现岭南民俗文化意象

广东省民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李丽娜表示,在包括湛江在内的岭南这片沃土上,仍然存在着众多活态的民间民俗文化,其中既有精湛的民间工艺,也有参与性强的民俗表演,还有雅俗同乐的民间游艺等。它们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信仰意识、价值取向,体现出特定地区的风土风物和民情民俗,寄托着老百姓对理想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变,生活习俗日益简化。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自然摆脱不了社会模式变迁带给民俗传承的冲击。

变迁带来改变,冲击唤起重生。民间任何时候都在创造新的文化、新的民俗。而在新的社会模式下,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也将重新出发。

岭南民俗文化节这项被纳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品牌活动,以春、夏、秋、冬四季划分,借助每一季内的传统节日,在特点的时间和地点举办,力图立足岭南文化的深厚积淀,再现生动、鲜活的岭南民俗文化意象,重展岭南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民间本色。 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舞蹈家,后来又努力挖掘傩舞、人龙舞等民间艺术为湛江民俗保护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湛江老文化人庞德宣,今年已经82岁高龄;个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的他,在研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说到兴起时还亲自上台表演了一段傩舞,其对文化事业的执着热爱令大家肃然起敬,纷纷起立鼓掌叫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活力满港城 激情迎盛会
  • 团建促提升 共庆记者节
  • 遂溪县江洪镇靠“渔文旅”破圈 成北部湾旅游新地标
  • 2025年湛江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 遂溪县江洪笑口滩:房车聚五湖 滩涂起“新家”
  • 十五运会跳水男双10米台决赛  “湛将”朱子锋和搭档为广东队摘得银牌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