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法治长廊如何“带法下乡”?

2015-11-10 09:4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欧丹丹 通讯员李凤莲

近日,全国近千家单位参加“六五”普法新媒体创意大赛,遂溪“百里法治文化走廊”闯入全国第二名,其创新做法、主要成效和成功经验引起了全国关注。记者登录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开展“H5讲述‘六五’普法”新媒体创意大赛网站时,惊喜地发现:截至昨日10:30,遂溪“百里法治文化走廊”以8942票位居全国第二名,热门评论中,不少参赛单位纷纷发出要到遂溪取经的心愿。

9日,本报记者沿着遂溪的“百里法治文化走廊”走了一趟,感受法治长廊的奥妙,使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了解掌握法律知识。

遂溪县河边,建有法治宣传石牌。 记者 李忠 摄

“我们取经去!”

“遂溪百里法治文化长廊,内容丰富,近民生,入民心,值得一赞”、“做得那么好,我们取经去”……

在“H5讲述‘六五’普法”新媒体创意大赛网站上,网友对遂溪“百里法治文化走廊”纷纷点赞。

“H5讲述‘六五’普法”新媒体创意大赛,活动时间从今年8月15日至11月15日。昨日10:30,记者登录该网站时,遂溪“百里法治文化走廊”以8942票,位居全国第二名。

“最核心的影响,是解决了法治建设点面的问题。如何覆盖边远乡村,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掌握法律知识?遂溪的独特做法,是我点赞的原因!”同是参赛单位的浙江省江东区普法办的李先生说。

覆盖人口50多万人

“这里是法治长廊起始点。全长140余里,沿线贯穿遂城、岭北、城月、北坡、港门5个镇,途经遂溪县第一中学、遂溪岭北工业园、农垦广前公司、雷州林业局、北坡镇法治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港门镇吴家村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沿途共建设21个法治文化景点,覆盖人口达50多万人。”遂溪县司法局局长陈日胜带记者到百里法治长廊始发点——遂城法治文化广场。记者从这里开始感受140余里法治长廊如何“带法下乡”。

记者看到,该走廊沿途公路两旁的显眼位置和村庄密集的地方,都设置固定的大理石法治文化宣传标识牌,将21个法治文化景点连接起来,把法治文化与城市文化、廉政文化、乡村文化有机结合,成为法治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整条走廊用法的理念将沿路沿村沿镇各主要人文景观贯穿起来,呈点网分布,带动全县,影响深远,成果丰硕。据悉,遂溪县被评为广东省“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县普法办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普法办,港门镇吴家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城月镇陈家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洋青镇团结村委会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确保项目建设经费

“2013年初,‘百里法治文化走廊’开始筹划,由于涉及资金投入项目论证,困难重重。我们结合遂溪的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宣传点进行选址调研。最终以节省建设成本、提高宣传效益为依据制定‘百里法治文化走廊’的研究方案。县主要领导和相关成员单位讨论并通过了工作方案。接着在北坡镇召开动员推进会,将创建‘百里法治文化走廊’列为县委县政府重点项目来推进。”陈日胜说。

遂溪县通过“四个一点”来筹措经费,即县财政支持一点,责任单位赞助一点、村民筹集一点,外出人员捐赠一点。由于创建“百里法治文化走廊”工程量和资金量比较大,所以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予以分步实施、逐项推进。如:县城法治文化广场宣传景点,县财政投入资金20多万元;农垦广前公司宣传景点,企业出钱,职能单位出力,广前公司投入建设资金30多万元;吴家村的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就将责任和经费落实到全县60多个相关部门,每个部门投入4至5万元,形成了县依法治县办、县司法局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齐参与的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同时对完成任务出色的单位县委给予表扬,工作被动落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强力有效推进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因地制宜,贴近群众

法治文化长廊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休闲场所建设相结合,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之中。在县城主要街道设置法治灯旗,在广场、公园等场地注入法治文化元素。

为了让群众看得见、读得懂、记得牢,设置的法治标语内容浅显直白,贴近群众。在材料选取方面注重经久耐用,在场景设置上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形式内容效果的有机统一,普法工作与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有机结合。如在广前公司宣传景点,依托厂区的环境特点,分为主道路宣传区、生活休闲宣传区、别墅小区宣传区、生产厂区宣传区,在这四类宣传区上设置站牌、法治灯旗等,将法治警句、法律典故、法律条约等展现出来,通过法治文化宣传,引导公司依法治企、守法经营、努力营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法律素质。

在吴家村,建有一个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占地60多亩,有人工湖,普法亭,在健身休闲区还设置了30个大理石法制宣传标识,13张石桌、30张石凳,分别写上各种通俗易懂的法治文化用语。长达近100米的喷绘法治文化宣传长廊,更是一道亮丽的法制宣传风景线。 该长廊记录的是与农村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吴家村农民法治文化公园这种接“地气”的普法形式,使生涩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活泼的图文说教,让群众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十五运城市志愿服务岗前演练
  • 激情迎赛事 湛江气氛浓
  • 十五运会跳水男单10米台决赛 “湛将”朱子锋获第六名
  • 遂溪岭北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
  • 全球首创!“湛江湾1号”养殖平台即将交付
  • “小海豚”护航十五运!湛江赛区志愿者誓师出征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