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东西洋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内,农民正在将收获的稻谷装车。记者 郎树臣 陈煜 航拍(资料图)
优质稻为何受到市场争抢?
近年来,日本优质大米频频被国人抢购,折射出我国大米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中产阶级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对大米品质日益重视。对应的却是,国内优质稻生产严重不足,供不应求。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崛起,稻米消费过剩,“更好吃的大米”成为消费新需求,农业专家把提高米质作为育种目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体力劳动强度的减弱,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国内人均大米年消费量呈下降态势,大米消费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中国粮油网近日推出的“2015中国稻谷产业报告”提出:要应对未来的市场,就要提高优质稻生产,减少普通稻产量;加快改良水稻品质,打响国产大米品牌。
但多年来,国内水稻育种一直以高产为出发点,因为水稻生产首先要满足大众口粮需求。加上国内目前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的优质稻产区一直在萎缩,真正高品质的国产优质稻根本无法满足迅速扩大的市场需求。
“就省内而言,韶关、云浮、台山等地的优质稻种植环境都不如以前,东西洋的生态优势更显可贵。”我市一位水稻专家表示。
源泰农业掌握的一批尖端优质稻良种或是东西洋水稻产业蜕变的关键。(资料图)
湛江人已手握中国尖端优质稻专利!
任何一个优质稻产区都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支撑,因为优质稻品种需要不断的提纯复壮。
在国内最著名的东北大米产地——黑龙江五常市,优质稻品种“稻花香2号”每年进行提纯、复壮的同时,还进行新品种研发;泰国通过推广站、农协向稻农供应优质种子,香稻品种每3年要更换一项,如“好首莉”是1957年选育的,由于定期提纯复壮,至今品种性状优良。
东西洋缺技术?我市水稻种植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湛江有大量尖端水稻专利。我市从事杂交水稻研发的市杂优公司在90年代破产后,科研部分被省农业厅整合,并在湛江设立了省杂优中心湛江分中心。该中心2007年改制后,知识产权归于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国水稻种业30强企业,并在麻章湖光建成了2000多亩的试验基地,试验田种有300多个水稻品种。公司还和中国水稻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育成并独家经营优良杂交稻品种30多个。
记者闻讯来到源泰的研发基地探访,发现这里有一批国际领先的优质稻良种:如丝苗型红米,彻底改变红米的“糙米”口感,煮出的稀饭味道犹如八宝粥;淡香型香米,入口比泰国香米更加淡雅醇和,适合国人口味;粘性和弹性堪比东北大米的籼米,让南方米兼具“北方味”;还有食味评级能与日本越光米媲美的顶级籼米……
看来,东西洋不缺技术和良种,缺的是几个强大的农业龙头企业,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把东西洋的商业价值充分释放出来!以四川优质稻产区凉山州为例,这里过去很少优质稻,经过政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超过了70万亩,凉山大米品牌知名度蒸蒸日上。
万事俱备,谁才是撬动东西洋优质稻产业的杠杆?记者将继续在东西洋展开深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