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流沙港是粤西地区仅次于湛江港的深水良港,水域宽广,渔民给捕捞回来的大鱼称重。
养珠养鱼之争
记者在流沙港采访当天,目之所及都是成片的渔排和渔船,难觅珍珠养殖场的踪迹。该港源博源深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尹贤告诉记者,以前这一带都是珍珠养殖场,他也是其中的一员,但随着珍珠养殖的衰落,很多养殖户选择转型,改为养殖海鱼或扇贝类了。
尹贤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现在主要养殖金枪鱼,一年至少可以出两造,以投入成本10万元计算,如果没有风灾等意外,一造赚两三万元完全没问题。而珍珠养殖的周期相对漫长,至少要一年才能收成,同样以投入10万元的成本计算,一年甚至两年才能赚两三万元,明显比不上养鱼或养螺。“海水养殖是个高风险行业,我们养殖户都顶着很大的压力,算盘也是敲得噼啪响,什么来钱快就养什么,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不然到头来可能会血本无归。”尹贤说。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乘着渔船离开流沙码头,来到1000米开外的深海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珍珠养殖场。这里一大片的网箱连成一体,宛如漂浮在海面上的村庄。养殖户李春光站在漂浮在海面的木排上,提起网篮里的母贝,在海水里抖动,清洗附在贝壳上的海生物。
雷州流沙港是粤西地区仅次于湛江港的深水良港,水域宽广,渔民把大鱼送回岸上。
提及珍珠养殖,李春光一脸的无奈。“鼎盛时期,仅流沙港就有上千家养殖场,珍珠年产量超过10吨;而现在,养殖场仅剩下两家,年产量不过数百斤,‘珍珠第一村’已是名存实亡。”他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是流沙港第一批养珠人,见证了南珠的兴衰史,能够坚持到今天,是因为对珍珠的挚爱和执着。
对于流沙港珍珠养殖业的衰落,李春光归结了几点原因:一是市场的需求量有限;二是群起养殖导致物极必反;三是品种改良技术还欠火候;四是水质变差,特别是养鱼养螺业的迅猛发展,造成饲料营养物质缺乏,场地老化,严重影响了珍珠养殖业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南珠的衰落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市一些政协委员也多次提案,要求重振南珠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市场经济时代,一切交由市场做主,相关部门可以引导,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养殖户本人。”尹典认为,市场决定产业形态,如果要重振南珠产业,就需要给养殖户信心和力量,包括政府的扶持等等,“亏本赚吆喝很难行得通,毕竟很多养殖户都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