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司马塘村两年建起60栋“牛奶楼”

2016-02-17 10:5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杨广华 林小军 曹龙彬 通讯员陈超铭 实习生张静鑫

15日是正月初八,也是遂溪县洋青镇司马塘村奶牛养殖户阿勤一家的大喜日子。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建设,他家的三层小洋楼正式完工,昨日全家欢欢喜喜搬进新家。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坚持贯彻上级部门“一村一品”的建设思路,不断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很多村民都像阿勤一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仅2014和2015年,该村先后建起小洋楼60多栋,差不多占了全村的一半。目前,还有多户村民正在规划建房中,预计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小洋楼全覆盖。

一提到村里的致富新路子——奶牛养殖,村干部郑赵就笑得合不拢嘴。他介绍说,以往村子里种植品种单一,村民大多种植甘蔗、水稻,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后来,村子里有一个小伙在广西工作时,发现奶牛养殖收入可观,就从广西引进了奶牛,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科学养殖和积极营销,他成功地依靠卖牛奶致富。其他村民见状,纷纷加入养殖奶牛的行列。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奶牛养殖户逐年增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全村奶牛拥有量达到1000头,村民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郑赵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牛一年有6个月的产奶期,每天产奶20多斤,一年可产奶4000斤,按收购价5元/斤计算,每头牛的年产值约2万元。除去成本,每头牛至少有4000元的利润,收入相当可观。

当天,记者走进该村奶牛养殖场看到,工人挤奶、收购商收奶……一片繁忙。养殖场对面,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整齐划一地排在一起,置身其中,仿佛走进现代化的小城镇。郑赵告诉记者,小洋楼大多是村民养奶牛赚钱建的,被村民戏称为“牛奶楼”。看到养奶牛效益可观,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也辞工回村当起了养殖户。

近年来,洋青镇在遂溪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通过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充分考虑全镇的土地资源特点和农民的传统习惯,实行“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个特色”,逐步形成了洋青农业八大基地:司马塘奶牛、洋青火龙果、文相香米、城榄花卉、陈屋韭菜、水流木葱、沙古萝卜、团结胜利蚕茧等。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洋青镇将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防疫防控,统一鲜奶销售,统一粪便处理等,不断提升奶牛养殖的整体水平,打造品牌,做大做强洋青特色农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十五运城市志愿服务岗前演练
  • 激情迎赛事 湛江气氛浓
  • 十五运会跳水男单10米台决赛 “湛将”朱子锋获第六名
  • 遂溪岭北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
  • 全球首创!“湛江湾1号”养殖平台即将交付
  • “小海豚”护航十五运!湛江赛区志愿者誓师出征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