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扶贫“造血”项目,建成一个村级市场,促物流,活经贸,聚八方财,富一方百姓,这是遂溪县委办扶贫工作中以一记妙招激活全盘。
“一村一策”精准扶贫
日前,记者来到遂溪县草潭镇钗仔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连接村与镇区的村边路口,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建材市场呈现眼前,车水马龙,百货输转,31个铺面人来人往,交易活跃,足见这是个繁荣的市场。镇干部梁盘说,该市场不仅填补了镇墟没有建材市场的空白,促进了草潭及周边乡镇的货流物流,方便了当地百姓,还根本性地改变了钗仔村的贫穷落后面貌。
钗仔村是个濒临北部湾的沿海大村,人多地少,农民主要靠种甘蔗、番薯过日子,生活相对贫困。
2013年初,遂溪县委办牵头,组织党群、财贸系统38个单位挂点扶贫钗仔村。驻村人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的战略,首先帮助该村推选出得力村干部,然后推进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着力发展“造血”项目。
“造血”项目全村扶贫
经过几个月的充分调研,扶贫工作队发现草潭镇没有建材市场,周边群众建屋等要到50公里外的县城采购,非常不方便。而钗仔村靠近镇区,交通便利,新村场建设腾出20多亩的空地,正是建设综合建材市场的好场所。于是,挂点单位捐资筹资70多万元,加上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共投入约200万元,在县道经过的村场边兴建起一个占地近20亩的综合建材市场,并配建安装地磅,于2015年初正式开业经营。
记者看到,建材市场内外流动着一支支货物搬运队伍。一问,得知大部分是钗仔村民,他们笑说,有了这个市场,每天为商客搬运陶瓷、钢材等能赚个百来块,一个月的收入比种地一年赚的还多。
村干部曾胜马笑着说,建材市场相当繁荣,成了村民的“聚宝盆”。市场31个铺面出租,每年租金收入有28万元,村集体收入跃升为全镇最多的村,村里的很多事业有了资金的支持,都能施开拳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