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雷州市松竹镇特种稻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驾驶收割机在800亩的特种稻田里进行收割。 记者 刘冀城 吴智恒 航拍
“这800亩特种稻获丰收意义非同小可,在未来两年,将可改写整个雷州东西洋传统水稻种植格局。”站在雷州市松竹镇源泰农业特种稻种植基地上,望着眼前800亩特种稻收割的喜人场景,作为这片特种稻的主要研发技术人员,年过七旬的育种专家陆希声笑逐颜开。
26日,素有“广东第一田”美誉的雷州东西洋首批特种稻开始收割。当天上午,记者在松竹镇东洋稻田特种稻种植基地上看到,由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出来的特种稻色泽光亮,颗粒饱满,分别呈红色和黑色,长势喜人。
一直以来,红米、黑米等特种米因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保健养生功能受消费者追捧,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据陆希声介绍,传统的特种水稻一是产量低,亩产一般在400斤左右,且口感比较粗糙,难以下咽。而由源泰公司研发培养出的种子种植出红、黑稻谷产量大幅提升,其中红稻谷从过去传统品种的每亩400斤提高到现在每亩850斤,黑稻谷从过去每亩300斤提高到现在的700斤,且口感不逊色于普通白米。
6月26日,雷州市松竹镇特种稻种植基地,田野里的特种稻。 记者 刘冀城 摄
在特种稻研发领域深耕45年,陆希声曾多次获得省科技奖,共培养出33个水稻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目前担任源泰公司副总经理。据他介绍,目前国内很多专业公司和种植大户都想连片种植红、黑水稻,但由于各种因素,鲜有大规模种植。他说,由源泰培养出的特种稻比传统水稻产量略低,但市面价格比传统白米高出一倍以上。随着这800亩特种稻成功收获,对整个片区的特种稻推广种植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未来两年,将改写雷州东西洋水稻种植格局。
湛江是农业大市,特别是雷州连片20多万亩的东西洋地势平坦,生态优良,种植条件优越,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培育出叫得响的大米品牌。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将以红、黑稻谷为“名片”,以雷州东西洋为核心,推出代表雷州东西洋的特种大米,到2017年,全年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20万亩,倾力打造中国红米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