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创新创业,不走寻常路

2016-08-04 10:55 来源: 作者:文/梁染渠 黎阳明 图/通讯员陈北跑 陈小金

八月翻新篇,又到菠萝播种的“旺季”。夏雨倾注,久旱的红土地得以滋润,呈现勃勃生机。

碧空如洗,菠萝的海机声隆隆,农民正忙于菠萝的播种。简单传统的耕种方式,一年又一年重复。似乎每种下一株菠萝种苗,农民就在心里虔诚地祈祷一次:风调雨顺,高产丰收。

然而,高产不丰收,甚至蒙受巨大损失的怪圈依然在持续。“市场不相信眼泪,没有品牌就没有附加值,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没有出路,改变陈旧的种植思想,学习引进新的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速深加工行业升级,打造产业链,生产出优质的菠萝和加工产品,打响‘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徐闻诺香园合作社社长陈如约说。

蓝天下,徐闻菠萝的海的美景尽收眼底。

尝试菠萝新品种一坚持就是6年

作为农业大县,也是菠萝种植大县的徐闻。在菠萝行业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一个个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弄潮者。大浪淘沙,他们毅然坚守,成为影响当地菠萝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2010年,而立之年的陈如约放弃在大城市里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跟村民一起种植菠萝。在当时,村人无法理解,也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这是靠天吃饭、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的活儿,不适合刚甩掉泥土味儿的年轻人。

“每听到父母说家里巴厘菠萝难卖,心里就难受,那时我边工作边在网上寻找卖家。心想,在中国卖不出去,那就找外国人卖去。”陈如约说。想不到,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有外国人找上门来了。最后,自家以及亲朋好友的千几百亩的菠萝全卖掉了,而且是以比较高的价钱卖到国外去。菠萝走出国门,聪明勤奋的陈如约成为了村里的骄傲。

几年的外贸工作,陈如约看到了菠萝种植的巨大商机,手头上又有些积蓄,返乡创业的激情在胸膛翻腾。2010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返乡创业。虽然没有腰缠万贯,却有“衣锦还乡”的味道——带回了3万株金菠萝种苗。

据了解,金菠萝口感好、汁多、肉脆,其抗病和抗逆性强,常温下贮藏期长达2周,低温条件下贮藏可达20天以上,目前正在广东、海南扩种。

2010年7月试种10亩,想不到2个月后,便遭遇了60年一遇的强降雨,损失了将近1/3的种苗。虽然遭遇水灾,但余存的金菠萝种苗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两年一造,2012年收获了第一造,一亩产量达10000斤,收获了将近4万斤的果实。

“虽然缺乏经验和技术,但第一次试种算是达到了预期效果,我深受鼓励,获得乡亲们的认同和支持。”陈如约说。2012年,他带动6户村民注册了“诺香园合作社”,决心把金菠萝当成事业做大做强。不过,由于金菠萝种苗长得慢,当时又缺乏育苗技术,他们陷入了种苗短缺的困境。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他准备播种的前一夜,将近10000株的种苗突然“不翼而飞”,这给陈如约带来沉痛的打击。不仅如此,2014年强台风“威马逊”正面袭击徐闻;2015年强台风“海鸥”再次登陆;2016年又遭遇寒潮袭击。就这样,一个个天灾接踵而至。

面对天灾人祸,面对金菠萝的种植困境,从2010年的10亩,到目前100多亩,一路坎坷,充满各种挑战,但陈如约仍然咬紧牙关,潜心钻研种植经,做好菠萝种植的全面布局。

目前,诺香园合作社的金菠萝种植规模有100多亩,已具备了育苗、种植、包装和营销的能力,将来计划投资建设冷库。“现在我们具备了稳定、成熟的种植和育苗技术,预计一年可育苗200万株,并逐年增长。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土地和资金紧张。”陈如约说,以前很多人想加入我们的合作社,但苦于种苗短缺,不过,现在情况慢慢好起来了。

陈如约手捧自己种出来的金菠萝。

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

说徐闻菠萝行业的事情,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徐闻县菠萝协会会长、连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吴建连。因为她的故事家喻户晓,她有多重身份:“种植大户”、“流通大户”、“女企业家”、“徐闻菠萝姐”。

吴建连凭借自己的勤奋、诚信和无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意识,在菠萝行业中披荆斩棘,用汗水浇灌出了一个个成果,同时,她鼓励和带动身边的人直奔致富路。最让人感动的是,吴建连把种植菠萝和制作罐头等技术无私地传授出去,帮助农户解决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等问题,以及无私地分享生意经,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

吴建连认为,做强菠萝行业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世世代代的事情。她希望菠萝行业代有才人出,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敢于尝试,贵在坚持,依靠科技强农富农。刚从泰国考察回来的吴建连,马不停蹄地写总结,希望能从国外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学以致用。

“到泰国去看了,知道了人家跟我们的差距,加工业方面,人家的技术设备较先进。所以目前,我们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扶持和培育加工业,引进一批先进技术设备,做好种植的统筹,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吴建连说。

吴建连分析,菠萝种苗改良是一个过程,分开推广,分步统筹,错开上市时间,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目前,全县的经济相对困难,如果政府去强推的话,需要很大的补贴资金。政府支持新品种种植,就让部分人先种,这样群众才会慢慢接受,推广的效果才好。

又到了菠萝丰收的季节。

做大平台,做强产业

徐闻的菠萝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基本形成了从种植到销售和加工等产业链。近年来,徐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一直以来,致力于农产品交易市场、电商创业平台和种植科研机构等建设升级,鼓励青年人创业创新,共同把徐闻农业做强做大。

徐闻县委书记梁权财在考察徐闻青年互联网创业园时表示,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入园,并发挥电子商务平台渠道作用,助推农产品流通、加工,把徐闻农业做强;入园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促进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以补偿扶持的方式,引导菠萝果农巧打时间差,错开季节种植、上市。

“未来计划建立大数据库,创建菠萝通APP平台,发挥县菠萝协会和各个经济合作社的作用,统筹整合各方资源,促进菠萝行业包括种植、营销、流通和深加工产业的有序发展。”徐闻县农业局杨先生说。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闫玉科教授告诉记者,发挥县菠萝协会和经济合作社的力量,充分利用南亚热带研究所和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资源,做好品种改良,通过签订合同交定金的形式,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新品种适当地推广,允许合理的竞争,早熟、晚熟要搭配好。

“下一步,要谋划怎么做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做到分工合作,需要形成产业链。一个环节赚钱大家都赚钱,不要做‘一锤子’买卖。做好深加工,引进多功能加工技术设备。现在徐闻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又有‘中国长寿之乡’这个品牌,对菠萝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闫玉科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启动海上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全面进入最高级别防风状态
  • 南国热带花园提前做好防台风准备
  • 湛江人才赋能传统产业  “老树新枝”竞发创新活力
  • 遂溪县教育系统匹克球比赛圆满落幕
  • 海藻黄金宴:强技加身 点藻成金
  • “黄医生”造访湛江北站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