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年7月23日,湛江市首任市长郭寿华先生为广侨小学题词。
湛江晚报《粤剧大老倌钟康祺的广州湾情缘》一文中,提到了广州湾广侨小学佟瑞馨老师。为此,记者专门拜访了佟瑞馨先生的七弟87岁的佟厚和先生和九弟83岁的佟厚泰先生,听他们讲述当年广州湾广侨小学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清代中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发达,商品种类及流通范围不断地扩大,在各地的经商者意识到,旅行在外,无论是为了仕宦或经商,面对异乡的生疏环境和商场的激烈竞争,都必须集结力量应对,而会馆正是可以提供帮助的最佳组织。从清朝乾隆年至咸丰年间,赤坎商埠已频具规模,外来的客商先后在赤坎建起了潮州会馆、广州会馆、闽浙会馆、雷阳会馆和高州会馆等5大会馆。1898年法国租借广州湾后,广州湾成了南海又一重要商埠,各地客商云集,于是随行而来子女的读书问题成了这些移民的迫切需求。而在广州湾,法殖民当局推行的是殖民教育,开办了两所法华学校,中国人的子女几乎没法入学。为此,华人社团和私人办学势在必行。如广州湾西营商会开办了益智小学,广州会馆开办了广侨小学,潮州会馆开办了韩江小学等等。
1927年,广州会馆会长陈澄甫先生为解决同乡子女入学读书,在赤坎福建街创办了广侨小学,这是华人社团在赤坎开办最早的正规现代教育模式学校,但1933年因各种原因学校被迫停办。1940年,在广侨小学前任校董霍子常、何少泉、梁均泉、李熙予等先生倡议下,决定重竖广侨小学的旗帜,聘请从广东国民大学毕业、曾任新会县立第一中学校长谭迪壮先生为广侨小学校长。佟家二姐佟瑞馨被聘为广侨小学的教师。
佟厚和先生告诉记者,会馆开办的学堂,一般主要吸收同乡的子弟入学。由于他们是广州人,所以他和弟弟佟厚泰都先后入读广侨小学。学校的一切费用均由广州会馆的当产支出,所以免收学生的一切学杂等费,是广州湾少有的完全免费学堂之一。
随着学校业务的发展,1946年,在广州会馆理事主席王善新先生、广侨小学董事长霍节堂先生的主持下,广侨小学在广州会馆的左侧建成了新校舍,并举办隆重的落成仪式。对此,佟厚和记忆犹新,当时他读六年级,弟弟读二年级。时任湛江市市长郭寿华先生为广侨小学新校舍落成题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记得:当时的校长是冯降年先生,教导主任是余文治先生,老师有宋希濂、罗戬、李增辉、欧阳月玲、梁惠兰、陆丽嫦等,全校六个年级,每级一个班。新校舍还增加了许多运动器械,如:单、双杠,双环,哑铃,乒乓球台等,建有篮球场。组织了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体操队,学校里有话剧团、舞蹈团、歌咏队和乐器演奏队。佟厚和是体操队员,佟厚泰是小提琴手。学校每周都有书法、图画、作文、演讲等活动。
佟厚和指出,学校也很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课室的清洁卫生除每天必须洒扫外,每星期日的上午都要来一次大扫除,洗刷桌椅、地板。那些平日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小姐或少爷们,也都撸袖赤脚努力工作,大家乐也融融。
佟厚泰先生说:“当年广侨小学有‘二何’,一为何万好女士,曾获广州湾小学作文竞赛冠军。二是何均发先生,年年第一。这两位学霸,现一在美国,另一为湛江市原副市长。”时至今日,广侨小学的同学们仍十分怀念那段难忘岁月,在广州专门组成同学会,经常一起聊天叙旧,并希望有机会重返湛江,寻找广侨小学的童年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