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2月3日湛江晚报《牵住“牛鼻子”共奔致富路》一文,笔者感触良多,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基层正在挖掘优势资源,打造新兴产业,为地区发展增添新动能,应当鼓励、扶持和合力推进。
依靠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要摸清资源状况,切实掌握交通、港口、海岛、土地、产业、金融等多种资源数量和分布情况,深入研究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掌握资源保有量、利用量、储备量和市场流动量等因素,分析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高低,存续状态,产业转化程度及其条件,结合金鲳鱼、吴川黄牛、徐闻菠萝等特色产业发展形势,摸清先进生产力与优势资源结合程度,对各类资源的利用做到心中有数。
要培育资源优势,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做好资源保护工作,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再生,蓄积资源数质量优势;要注重资源对接互动,推进产业、人才、市场等资源精准对接,形成运行优势。湛江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要在海洋开发利用上形成优势,从简单的海水养殖、海洋观光,到油气开采、海床多种金属开采等,让海洋城市的资源优势全面彰显出来。
要聚力推进开发,资源开发层次高低,取决于综合实力,因此,要坚持上下统筹和一盘棋思想,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科技和市场等要素协调联动,精准投向,推动各地特色资源产业化,从群众零散参与,到建立规模生产,从无序竞争,到兴起大公司大产业大平台,增强资源开发实力,实现质量效益跃升,让各类资源有热点、亮点资源有生机、活力资源兴产业,有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依靠群众智慧和合力,推进各领域的创新发展,像吴川覃巴镇的黄牛养殖产业,从小到大渐成规模,还有遂溪港门镇的瑶柱产业等,我们要加强政策支持,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推动资本聚集,促进产业互通衔接,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多向共生,形成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社会响应的发展局面。
要保持务实进取,从群众生产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开发潜力,有效汇聚资本、人才和设备设施等,循序渐进,逐步推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带动特色资源向产业化转变,引导群众自觉自愿接受现代产业模式,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始终牢牢扎根在社会沃土上,保持永恒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