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第一小学召开《创新劳动教育实施途经的研究》研讨会。
近年来,湛江市第一小学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机制,铺设“在课程中灌输、在活动中渗透、在实践中培养”三条教育主线,推动“劳动教育基地、多样活动育人、校园卫生管护”三条实践渠道多维融通,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校园劳动教育体系。
2021年9月,该校因地制宜,建设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生态园。广大师生自己动手,把种植园合理划片分区,并将其划分给全校各个班级,实行班级承包负责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劳动课程选择。
研讨会上,岭南师范学院教科院魏珂博士介绍了《劳动课程实施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的实施方案及进展情况,提出要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坚持育人导向,注重以实践为主线,要倡导劳动教育的多学科融合。该校教师钟建英,汇报实施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列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出力流汗、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
在实践中,何为劳动教育?如何厘清智育和劳育的区别?岭南师范学院教科院院长范兆雄认为,并不是所有劳动都可以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手段,应当选择特定的、合适的,并且有助于劳动教育目的实现的劳动形式,“就是要鼓励大家动手、出力、出汗,才能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让人们不排斥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而形成对所有类型劳动的平等认识,提升认同感。”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结合师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让孩子能在劳动中得到教育,开创该校劳动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