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七一”又至。
鹤地水库碧波万里、绿树葱茏,仿如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位于鹤地水库的雷州青年运河教育基地,实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今年4月以来,9万多名党员干部先后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弘扬建库开河所展现的“为民、担当、奋斗、廉洁”精神,如同站在原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岁月如歌,继往开来。
湛江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基层党建提质年“1+2+6”行动、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干部选育管用“春”系列计划为抓手,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把全市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初心、汇聚合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湛江新篇章。
初心如磐,不畏穷山距海;使命在肩,唯有砥砺奋进。湛江现代化建设之舟正一往无前航行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上。
凝心铸魂强党性
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奋进力量
大陆之南,碧海浩瀚。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湛江现代化建设定向领航、手把手教导湛江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4月9日至10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湛江一周年之际,省委常委会来到湛江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新征程湛江工作,加快推动湛江现代化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湛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把思想之舵、扬实干之帆的姿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湛江实践。
湛江市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湛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从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到全市干部大会;从现场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班到领导干部论坛;从机关单位到城镇村居;从企业车间到学校课堂……湛江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湛江大力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搭建示范式、实景式、沉浸式“三个课堂”,用活雷州青年运河教育资源,出台现场教育指引,打造精品课程。4月22日,湛江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来到鹤地水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集体学习研讨,重温和弘扬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的精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学党纪,话初心。湛江挖掘身边的党员模范、优秀党建指导员、劳模代表等组建解说队伍,邀请建库开河参与者、亲历者讲述“建库开河红色史”,让党员干部在“双向互动”中传承弘扬其优良传统。同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普通党员经常性教育等机制,总结建库开河过程中的典型范例,探索出台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制度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湛江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湛江实践,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绿美湛江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湛江用好日常调研、一线考察、平急转换考察识别等手段,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导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湛江还制定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十二条措施,完善干部交流轮岗、澄清正名、职级干部管理等系列措施,重点整治8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大力推动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并开展组织纪律专题培训、制定实施异地交流任职干部保障办法,充分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同时,实施高质量发展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依托市委党校主阵地,持续开展各类班次培训4.8万人次。围绕机关、国企、卫生、教育系统,打造“四个100”干部人才储备库。
此外,湛江实施“三库两清单”人才招录计划,制定全市公务员急需紧缺专业目录,精准招录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选派143名干部到粤港澳大湾区、广西柳州等地任(挂)职或跟岗学习,安排多批次市直机关、镇街、企业干部角色互换、经历互补,提升抓现代化建设能力水平。
党员干部到雷州青年运河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记者张锋锋 摄
凝聚组织优势
服务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湛江以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要着力点,凝聚起强大的组织力量,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推动湛江现代化建设顺风张帆、一日千里。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湛江现代化的“必答题”。一年来,湛江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展“锚定百千万 四季看变化”工作,通过“春季抓谋划、夏季掀热潮、秋季强攻坚、冬季验成效”,以点位变化带动区域发展、以一域出新带动全域出彩。目前有1个县级市、6个镇、60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围绕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湛江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党建,以产业党建工作指引为抓手,充分发挥现代化海洋牧场、粮食安全等16个产业链(带、园)党委的作用,促进徐闻菠萝、廉江红橙、遂溪火龙果和火山红薯等湛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湛江创新载体强化村企党组织联建共建,推动226个行政村与农业龙头企业结成共建对子,推行联农带农、积分制、评星定级等措施,实行党员包片包户、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有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难题。在实施新一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湛江强化县镇党委统筹推进,推动县级组织部门积极协调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指导监督,全面推进2024年度46个扶持项目实施。
在乡村,湛江以党群共建为抓手,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今年来,湛江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绿化工作提质增效,制定《湛江市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工作指引》56条措施,推动出台绿化技术指引等6个种养管护专项方案,构建起“1+6+N”体系,形成党建引领、上下联动、社会全员参与绿化的良好局面。截至6月初,乡村绿化植树超150万株,刷新了湛江乡村新一季的绿美底色。全市1722支村级“党员护绿队”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守护湛江乡村“绿美地图”。
绿美湛江生态建设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绿美+产业”融合发展,湛江持续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指导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荔枝、红橙、沉香等经济林木,打造遂溪县乌塘镇“仙品荔”等12个典型,点“绿”成金促产业发展。
作为“红树林之城”,为守护好这片“国宝”,湛江充分运用“网格+党员”保护模式,将辖区内红树林保护区精准细分为保护网格,组建党员护林先锋队、党员志愿队,全面加强红树林的监管与保护。
党建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宝钢湛江钢铁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项目开工建设;巴斯夫首期项目热塑性聚氨酯装置投产;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等成立;数万立方级养殖平台“海威2号”“恒燚1号”下水投产;金鲳鱼产业集群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湛江聚焦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蓝色海洋经济“四绿一蓝”,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强化人才引领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
湛江推行重大项目联合党委“三领一考”机制,建立徐闻港联合党委、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联合党委等38个联合党委,出台成立联合党委、临时党组织、党员突击队及考察干部考核党员等系列工作指引,创新组织员观察指导机制,设立党员示范岗500多个,有效化解征地拆迁、资金瓶颈、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切实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组织“排兵布阵”,广大党员干部在湛江重大项目建设发展一线“摇船划桨”,奋力推进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
依托产业链(带、园)党委,湛江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通讯员李春广 摄
做活“引育用留”
强化湛江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百舸争流、万马奔腾,呈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浩大气象。湛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摆在湛江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去谋划和推动,奏响人才“引育用留”四部曲,大力开展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为湛江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源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湛江申报的“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入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本年度水产领域唯一获奖项目;广东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入选2024年全国“科技小院典型工作案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陈可营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来,各行各业“千里马”正奔腾在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里。
在坚持服务大局“引”人才方面,湛江聚焦支柱产业,实施产业人才“领航计划”“揭榜挂帅”等项目,引进17个高层次的人才团队112名科研人员,培养博士等骨干科研人员93人。同时,深入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加速集聚、重点扶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海洋产业人才超万人。设立湛江市市级编制周转专户,制定印发高层次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创新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湛留湛。
在厚植成长沃土“育”人才方面,湛江紧密对接产业链,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1-5月,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5000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1万余人。推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县域用工企事业单位精准对接,每年联合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等大型企业举办“定向班”“双制班”等60个,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多人次。
在注重挖掘资源“用”人才方面,湛江启动“十链百场千企”人才系列活动,通过聚焦“十条产业链”,举办“百场人才活动”,服务“千家链上企业”,激发人才发展新动能。高标准举办“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广东湛江”、现代渔业论坛(院士湛江行)、海洋产业青年博士论坛等活动,推动专家团走进企业和基层支招献策。开展海洋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系列活动,组织265名涉海专家走进基层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16个,直接促进合作项目164个。
在涵养发展生态“留”人才方面,湛江不断完善配套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以人才强市建设20条为抓手,用好人才驿站,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一站式、保姆式、全程式、清单化服务平台,全面落实人才住房、医疗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定期开展走访慰问一线高层次人才活动,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广东最大养殖平台“恒燚一号”下水投产,助力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记者刘冀城 摄
夯实强基固本
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针对小区文体场所开放问题,我们协调物业公司提出解决方案。”“上次大家反映的交通拥堵、村口没有路灯等问题,已经协调有关部门正在处理。”……每逢周二,湛江“平安夜访”如约而至,夜访干部与闻声而来的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近况和难题,推动全闭环管理解难题。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湛江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有机结合,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湛江实际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机制发力,则治理有力。湛江建立健全有效动员党员群众的平急转换机制,构建平时党员信息管理、培训演练、设岗定责、志愿服务,急时动员、整编、考核、管理的机制。以平急转换工作指引为抓手,整合优化建立5000多个网格党组织。去年以来,全市先后动员党员干部10多万人次,下沉一线做好防风防汛、抢险救灾等工作。
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湛江探索“党建+群建+群众自治”模式,搭建“咱村铺仔”和家工作室、邻居理事会、“五老”工作室等基层治理平台,构建起基层治理新体系,及时高效调解矛盾纠纷。
“一老一小”牵动无数家庭,关乎民生福祉。湛江坚持党群联动,统筹盘活各级党建资源,以党员示范带头,吸纳妇联、共青团等组织成员组建志愿服务队,打造“湛江慧养”特色养老服务、“湛江特慧爱”儿童关爱服务等品牌,做好独居或困难老人养老互助服务和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推动建成长者饭堂135家。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聚焦患者住院期间个性化饮食需求这一急难愁盼问题,湛江探索在医院建立“共享厨房”机制,以霞山区文体社区党建示范点为试点,整合医院、街道、社区、民政等各方力量,构建党建搭台、市场参与、群众受益的公益惠民模式,打造了广受群众好评的广医附二院“党群连心·共享厨房”,今年3月以来已服务群众近600人次。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湛江开展“乡贤回归”行动,培养挖掘3547名乡贤能人充实村级后备干部库;开展镇村党组织书记“进基层、进党校、进擂台、建机制”活动,不断加大乡村振兴“领头雁”的培养力度,让乡贤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干部沉下去,基层治理活起来。湛江向重点村选派257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坚持“四个到户”工作法,架起干群关系“连心桥”。发挥专职党建指导员和优秀退休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组成的兼职党建指导员队伍作用,指导开展宣讲活动800多场次,培训8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