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青春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大学生田间地头“揭榜领题”

2024-08-06 09:3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记者陈彦 见习记者许翠燕 黄文朗 图/受访者提供

推广农业科技、直播助农、以“数字”监测生态、让文物“上线”……这个暑期,大学生们很忙。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是青年人锻炼本领的“好舞台”。近期,由广东青年大学生组成的众多“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雷州半岛各乡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将“课堂”开在社区、乡村等社会场景,以期将专业所学运用在实践中,探索助农增收、为农解忧的好经验好做法。

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对镇村进行墙绘美化。

对接农民需求 科技助农增收

新科技、电商、新媒体等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此,不少团队积极探索“科技助农、电商兴农、新媒体赋能”的融合发展模式,致力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

廉江市河唇镇新屋仔村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有着“粤西花木种植第一村”“黄晶果果苗基地”等美誉。然而,如何利用网络渠道进一步拓宽销路,成为困扰当地花农的难题。

“乡亲们守着好产品,更应该过上好日子。”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微光”公益支教团(广东站)在暑期之始,入户走访调研,面对面了解花农所想所需,开展文旅服务话语正音、农产品包装设计、花木产品新媒体营销等系列技能培训课程和实训,帮助种植园开通网店、认证直播权限、上架商品和产品宣传短视频等,让好货搭上互联网“快车”出村。

“过去花农依赖线下销售,培训后,越来越多农户加入我们的微信服务群。教会一位花农相关的技能操作,他就能帮助更多邻居实现线上营销,这是‘授人以渔’。”实践队指导老师林泳淇说。

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保稼护航”突击队先后走访赤坎区、麻章区、遂溪县等地的乡村,深入稻田菜地和灌区等处,了解不同村落农作物的保水和种植方式,向当地农民传授农技以及抗旱保水的高吸水树脂产品的应用。

“通过走访农业基地,我们初步了解到湛江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乡亲们也表达了对我们新研发产品的期望,希望将成本低、使用方便且保水效果明显的产品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该团队成员说。

岭南师范学院“山河承宇”突击队注重智慧农业的推广与普及,深入廉江市良垌镇的广东荔枝丰业示范基地,针对荔枝种植需要人力浇灌施肥这一痛点,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克服市面技术壁垒,自主研发出了ESP32主控板。

“通过ESP32主控板来控制整个智慧农场的设备运行,智慧农场可实现自动灌溉、施肥,为合作社和农民达到减负增产的效果。”突击队成员向农场管理员称。

链接高校资源 焕新文化记忆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保存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守住乡愁、焕新文化是不少团队关注的“热词”。

岭南师范学院“骐骥”突击队就以搭建“广州湾线上历史博物馆”为突破口,汇聚不同专业乃至多所高校的力量,以数字化技术活化文物、探寻湛江文化脉络。

广州湾线上历史博物馆是该团队暑期“百千万工程”实践项目,通过数字赋能,展示关于广州湾历史文化的各方面信息。

“线上博物馆目前上线了22个种类的百余件文物。广州湾历史民俗馆里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湛江文化的灵魂,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文物‘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骐骥”突击队队长杨小琳告诉记者。

“平时能到博物馆的人毕竟是少数,希望通过这个线上博物馆,让更多人看到湛江、了解湛江的历史。”得知团队要搭建线上博物馆,广州湾历史民俗馆馆长胡贤光很欣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思源“三下乡”实践团深入遂溪县草潭镇,在角头沙、网红赶海体验区平安广场、渔港码头灯塔、四公里红树林观海大堤等处,用专业设备捕捉乡村旅游景点,拍摄系列短视频,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草潭文旅资源、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吸引上千人共鉴草潭之美,提升当地美誉度知名度。

广东医科大学青春助农实践团在徐闻“南极村”开展医学沙龙、调研、义诊等服务的同时,深入调研当地文旅发展现状,并通过“第一视角探秘”直播展现“南极村”美丽独特的风景。直播的受众覆盖广东、甘肃、山西、河南、云南等地,累计点赞数超10万。

活动期间,团队还把“南极村”的自然韵味与现代活力“浓缩”进一张张手绘地图和一件件文创产品中,为更多人打开了解当地文旅的新窗口。

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

县镇村“点单” 科普实践更精准

勘测地形、卷尺量距、划定范围……今年夏天,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红树绿迹”实践团再次走进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对园区内的红树林植物群落进行生态考察。成员们结合工具与植物判别经验,细心记录下植物的名称、株数、盖度、冠幅等数据,为后续分析公园内红树植物的群落特征积累了宝贵依据。

据了解,该实践团自2017年成立起,就已在该公园开展科普调研等活动,2022年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今年,团队与雷州共青团进行结对,根据调风镇政府“点单”,开展红树林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宣传。

雷州湾海面,中华白海豚不时嬉戏。今年,这里迎来了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豚”共舞(智汇海豚)团队。这是一支由广东海洋大学计算机、水产等多个学科专业师生组成的跨专业融合实践团队。2019年开始,该团队逐步关注雷州湾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同时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展开白海豚的智能识别、数字化虚仿真研究,先后发表了白海豚相关科研论文2篇,2021年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并设计了一系列白海豚数字化虚拟模型。

今年,他们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湛江雷州湾白海豚为切入点,结对湛江经开区旅游局,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开展白海豚生态保护与数字化开发利用专项活动。暑假期间,该团队在湖光中学、羊村图书馆举办了两场“雷州湾白海豚保护与数字化开发利用”主题科普活动。

“我们的问卷数据显示,学生们对于中华白海豚类别正确认知率由73.75%上升至98.31%,对濒危状态正确认知率由68.2%升至86.44%。”该团队成员告诉记者。

像这样活跃在生态环境保护前沿的团队比比皆是。记者了解到,单是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中与“绿美广东”相关的团队就有27个,与海洋生态保护相关的团队有6个。其中,“微创一新”突击队通过对北桥河水质的全面检测,努力推动实现污水治理的目标,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理念深植基层;“前‘土’无量”突击队专注于土壤修复领域,助力耕地重金属污染减控。

记者手记

广阔天地任驰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而大学生是其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乡村产业发展要突破哪些瓶颈、农文旅怎样实现“跨界”融合、“绿美广东”如何建设……这些都是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何破题?这个暑期,广东青年大学生持续争当“突击队”“生力军”,带着技术和研究成果奔赴乡村,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县镇村“出题”,大学生“揭榜领题”。

一方面,对于乡镇基层的“点单”,他们进村入户走访调研,积极链接高校资源,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乡镇基层进行结对帮扶,用科技助农、用数字赋能发展,以专业技术有针对性地破解基层发展难题。另一方面,大学生们有活力、有想法、有创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团队所选的课题、开展的实践都立足当地实际,围绕重点工作任务,从市场、产品、产业链、生态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为镇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不少政府部门、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致力于探索一种“双向奔赴”的长效机制。他们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为契机,采取校地结对模式,通过“高校供给—县镇搭台—村里实践”,让地方发展需求与学校专业优势精准匹配,从而推动校地精准结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大学生实践团队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有着良好的传承与发扬,团队自成立之日起,就一茬接着一茬干,导师提供“硬支撑”、师兄师姐打基础、师弟师妹搞创新,一届一届把课题做深做透,推动项目长期、可持续性地开展,把论文和科研“写”在红土大地上,以“金点子”帮扶助农,用青春和热血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向“兴”而行,大学生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发挥“两个作用” 推动“美丽庭院”建设
  • 女单10米台半决赛,全红婵以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
  • 湛徐高速乌石支线建设如火如荼
  • 坡头区全面深化数据要素改革
  • 巴黎奥运会 | 樊振东夺得乒乓球男单金牌
  • 巴黎奥运会 | 刘洋夺得男子吊环冠军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