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吴川黄坡镇郑屋村:红绿织乡承古韵,智治注能焕新颜

2025-04-08 18:45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图 通讯员吴灵希 记者林明聪

郑屋村东村路“东荷环影”。

春日融融,步入吴川市黄坡镇郑屋村,紫薇与黄花风铃木编织出绵延数里的锦绣长廊,东环路曲水回廊间,新栽的凤凰木与百年古榕在青石板上光影流转,智慧治污系统的三色桶盖如跃动的生态音符,与荷塘畔的粼粼波光共舞。

当“红色引擎”驱动治理齿轮,污水处理池化身“生态之肺”吐纳绿美生机,农耕展馆的蓑衣水车凝为细雨滋养乡情,这座曾困于“污水横流、垃圾围村”的古老村落,正以新时代的生态“治”慧,镌刻出乡村振兴的“绿美范本”。

 智能地埋式垃圾桶。

红绿交融催生文明新景

近年来,吴川市黄坡镇郑屋村以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持续发挥党建引领“红色引擎”作用,凝聚起党群强大合力。创新推行“党员+巷长制”治理体系,党员挂牌包干村内52条巷道,近两年累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60余次,清理卫生死角42处,增绿600多棵。在“红色引擎”驱动下,郑屋村成立“乡贤理事会”,累计筹集绿美资金20余万元,推动联合吴川市委社工部、吴川市川西中学、广东狮子会共植新绿,带动党员群众500多人共同参与,新栽紫薇、黄花风铃木等250棵,新增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为绿美郑屋添新篇。

郑屋村党员巷长制图。

智慧治理注入生态活力

郑屋村以“科技+生态”双驱动,打造吴川首个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测实现日产日清,破解了传统垃圾站异味扩散、污水渗漏等顽疾,与之呼应的是环村路的生态污水处理池,这个看似锦鲤悠游的景观小池塘,实为搭载太阳能供电的微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处理池通过固定床微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实现污水净化,尾水回灌农田形成资源闭环,年节水超万吨且运行成本降低90%。当“隐身”的垃圾收集点与“光伏+微生物”治污装置相遇,从“邻避设施”转型为“邻利景观”,智慧治理构建起了智能监测、生态再生、绿色循环的“无废细胞”网络,生态治理不再是难题,而是人与自然共生的诗意表达。

 郑屋村村民家“美丽庭院”。

农耕文化浸润绿美乡情

郑屋村党支部创新“1+3+N”模式的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建成“榕树下议事”点,大力发动村内贤达人士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推进村农耕文化展览馆升级改造。走进郑屋村农耕文化展览馆,蓑衣垂檐、谷步倚墙、水车轻转,300余件老物件静述着村七百余载的江海农耕史;古韵轻吟叩响时空门环,与门前“乡村合唱”跃动的音符交织晨昏;漫游村巷间,27个“四小园”内果蔬满架、生机盎然;玉成公园与高李广场上孩童的笑声与古榕树影交织,流淌着欢乐祥和;23户“美丽庭院”中,旧陶罐栽新绿、石磨盘变茶台、木犁耙缀藤蔓。推窗见绿意,低头品遗韵,农耕老物件与绿植美景碰撞出美学的火花,绘就了一幅“人在园中住、文从绿里生”的乡村长卷。


编辑:岑川
值班主任:苏碧银
值班编委:林小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深圳航线复航 湛江⇌广州航线加密
  • 架起深湛“空中走廊” 开启双城“共富新篇”
  •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开展“世界卫生日”联合义诊活动
  • 徐闻小菠萝华丽变身走进大市场,年加工7万吨产值约2亿元
  • 湛江农垦广前公司绿色生态辣椒开采
  • 徐闻菠萝喜获丰收,地头价每公斤3.5 元以上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