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高速沿村而过,一幢幢奶白色外墙的农房整齐矗立;村边新建成的绿美生态小公园里,新植的紫花风铃随风摇曳,三角梅与红玫瑰交织成彩色花带——这里是吴川市浅水镇杨梅仔村,一个因风貌管控提升专项行动实现蝶变的示范村庄。
自吴川市开展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连片打造专项行动以来,浅水镇全面落实工作要求,以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改造为抓手,全面加强风貌管控,不断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和镇村建设品位,推动镇村容貌有序蝶变,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该镇164栋“赤膊房”均已完工,焕发新颜的“赤膊房”变身当地亮丽风景线。
“赤膊房”变身风景线。
“赤膊房”换新颜,垃圾池变身绿美小公园
4月13日,记者在浅水镇杨梅仔村看到,位于沈海高速沿线的“赤膊房”外立面已经换上了“新衣”,统一喷刷了奶白色的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亮眼,农房的整体风貌得到了极大提升。“以前房子外墙光秃秃的,现在统一刷白后,整个村都变漂亮了!”村民李叔指着自家焕新的三层小楼说。
“杨梅仔村属整村推进的高速沿线示范带村庄,29栋‘赤膊房’现已全部完工。”浅水镇副镇长柯洪介绍说,自吴川市开展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连片打造专项行动以来,浅水镇以杨梅仔村为示范点,全面开展风貌管控提升工作,对村中的重点区域路段进行改造,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把垃圾黑点打造成为环境“亮点”,并对高速路沿线可见的“赤膊房”进行外立面统一提升改造。
与农房风貌改造相互映衬的是杨梅仔村新建成的绿美生态小公园,公园里铺设的是村民捐赠的红砖,大理石桌椅整齐摆放,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雅致。这个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小公园,曾是村里的“老大难”垃圾堆放点。“这个露天垃圾池,每到夏天蚊蝇乱飞,村民宁愿绕路走。”村民李叔说。随着风貌提升行动推进,去年底,杨梅仔村发动群众筹资7万多元,村民还捐红砖、捐树苗、投工投劳,用两个月时间将“卫生死角”改造成集休闲、健身、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空间。如今,小公园里紫花风铃木、三角梅、红玫瑰争奇斗艳,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打卡点”。
沈海高速沿线的杨梅仔村绿美小公园。
凝聚合力,推动更多乡村将迎来“蝶变”
从“赤膊房”到奶白新居,从垃圾池到生态公园,杨梅仔村的蜕变是浅水镇全面加强风貌管控、推动镇村容貌蝶变的生动注脚。据了解,浅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连片打造工作,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制定明细的推进方案,实施网格化管理,切实做到“一栋一人跟进”,每天调度,挂图作战,倒排工期。
浅水镇前期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重要交通干道及区域的“赤膊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通过清洗农房外立面、外立面涂漆、喷漆等方式,为赤膊农房披“新装”、焕“新颜”,全镇164栋“赤膊房”都已完成改造。
看着村容村貌发生的变化,村民幸福感满满。“风貌管控提升,让我们农房旧貌换新颜,以前垃圾池变成了小公园,生活得很舒适。”村民李叔说。在推进风貌提升行动的过程中,杨梅仔村等村庄的群众自发参与风貌提升事项的日常巡查,还积极为村庄规划建言献策。“政府带着我们干,我们更要自己动手建!”李叔说。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纷纷种上了花草,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随着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连片打造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浅水镇更多乡村将迎来“蝶变”。未来,浅水镇将继续以“绣花”功夫雕琢乡村细节,以“钉钉子”精神落实长效管理,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村民生活常态,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在浅水大地全面铺展。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村民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下一步浅水镇将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力度,在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关键环节持续攻坚,大力倡导村民自发开展农房改造,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浅水镇副镇长柯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