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广东有21个市(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其中,湛江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作为驻军大市,湛江一直以来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新时代强军目标为重点,全力支持部队备战打仗,全面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持续巩固提升军民共建成果,聚力打造双拥工作“湛江模式”“湛江经验”。在全市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此前已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廉江市、遂溪县、吴川市、徐闻县等县(市)也多次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2020年以来,湛江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为目标,以“建机制、抓政策、优服务、树品牌”为着力点,双拥工作更加扎实、更富特色、更有成效。
湛江市党政军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军地“一盘棋”理念,围绕国防建设和地方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双拥工作大格局。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双拥工作“四个纳入”,以党委议军会、市长军营办公会、军地联席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军地合署办公等六项制度为抓手,实现军地大事共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特别是市长军营办公会,作为全国首创的拥军举措已坚持20多年,被驻军誉为创新之举、务实之举、强军之举。湛江率先在全省建立市、县、镇三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133个,全面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084个。
广大官兵作为部队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所盼所忧也是市委、市政府关心牵挂的重中之重。湛江多措并举,拓宽官兵“后路”,落实“阳光安置”政策,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在全省率先举办“浪花计划”船员技能培训班,实现就业率100%;铸牢官兵“后院”,为随军家属发放未就业基本生活补助6000万余元;呵护官兵“后代”,近3年共有3000多名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合作共建湛江南海学校,可提供3600个优质学位,教育拥军成果经验典型获中央、省、市30多家主流媒体集中宣传。
近年来,湛江不折不扣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推动解决训练场和战备道路建设等重难点问题100余项。开展“送文艺进军营”等各类共建活动近140场次,结成军民共建对子80多个。投入300多万元支持新湛江舰打造舰艇特色文化,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良性互动。
与此同时,湛江社会化拥军不断向纵深发展。全市持续开展送医送药活动10余场次,惠及退役老兵3000多名;在全省率先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老兵调解室”,为退役军人等提供法律服务共400人次;开展“百企千店齐拥军”活动,吸纳800家店企提供覆盖衣食住行用的拥军优惠服务;打造首批“老兵驿站”示范民宿18家。
驻湛部队在出色完成使命任务的同时,视湛江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大力弘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平安湛江建设、绿美湛江生态建设等工作,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