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党中央以十数年磨一剑的坚韧,将中央八项规定熔铸成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有效丰富了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路径。如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系统总结、坚持发扬已有成功经验,扎实推进学习教育,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显得尤为必要。
开局破题,以小切口撬动作风大转变
新时代激浊扬清的风气之变,肇始于中央八项规定。
“党的十八大之前,面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党是忧心忡忡的,我是忧心忡忡的。”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指出。回望新时代开局之初,从党内到党外,从中央到地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四风”等突出问题深恶痛绝。如果不对“四风”问题击一猛掌,而是继续安之若素、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任由“温水煮青蛙”,我们党就会失去党心民心,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新时代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等8个方面为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
在回顾中央八项规定制定过程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不要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囵吞枣,最后都没有消化。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中央八项规定正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开篇之作。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由此破题,党的自我革命由此开启新的篇章。
——以小破大纵深推进,进而多点开花纠“四风”。从“调研求实”到“会议瘦身”,一条条规定都似春雷,吹响匡正党风政风的号角。从严查“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铺张”,一项项举措都成为支点,撬动党风政风的整体转变。
——以抓典型形成震慑,进而有违必究严纲纪。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列为政治巡视的重要内容;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入纪律审查重点……一次次对所谓“法不责众”“潜规则”的冲击,践行了“朝严的标准努力,要动真格的”的庄严承诺。
——以刹歪风净化生态,进而反腐惩恶惠民生。“‘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把纠“四风”与反腐败、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相衔接,纠正了一批扶贫、教育、医疗等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威信空前提升。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四风”惯性被扭转,政治生态不断净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强化,干事创业精气神有力提振……今年3月,在贵州、云南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些年,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大部分没有了。”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就是力证。
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领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而“以上率下”是其成功的关键密码。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正在云贵考察。在黎平肇兴侗寨,总书记坐在信团鼓楼条凳上,同乡亲们聊家常;到丽江古城,不封路、不扰民、轻车简从。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调研都对安排方案亲自把关,考察调研尽量安排紧凑,确保调研深入、务实高效;每到一处考察,都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嘘寒问暖、体察入微,带去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总在人民之中,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给全党树立了典范,向全国人民持续传递信心和力量。
不仅带头遵守规定,习近平总书记还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引领全党上下一心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时时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每年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上,总书记都要专门就作风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近年来,总书记每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听取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汇报已成为会议的惯例议程。
——处处强调。在国内开展考察调研中,总书记每每会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亲自推动。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在总书记率先垂范下,中央政治局自觉对标对表,各级党组织自觉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看齐,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合力形成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不仅是刚性约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更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内在觉醒,党员干部对哪些行为会触犯党纪逐步认识明确,对自身行为的底线有了愈加清晰的概念,遵规守纪渐成习惯,服务群众意识得以强化。北京的“接诉即办”、上海的“一网通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之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地方实践,如雨后春笋。
与党风政风同步转变的,是坊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少了,餐饮行业纷纷改走“亲民路线”;是市场上天价节令食品少了,传统节日找回了应有的文化味儿;是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推动全社会移风易俗……这正是风成于上、俗形于下的生动注脚。
聚焦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赢得党心民心
“金色名片”的打造,离不开一锤锤直指矛盾的坚实敲击;“金色名片”的分量,来自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后的信任累积。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中央八项规定是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不仅着眼于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更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积弊。
——从党员、群众感受最直接的地方改起,狠刹公款吃喝、旅游、送礼等享乐奢靡之风,集中整治公款购买赠送月饼、贺卡、烟花爆竹等问题。
——从党员、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惩治吃拿卡要、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侵占等行为。
——从党员、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聚焦脱离实际定政策、督检考过多过频等加重基层负担问题,对准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以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深入查摆、集中整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正之风由来已久、积弊甚深,尤其需要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纠治。从紧盯“一餐饭”“一杯酒”“一次出行”,到严查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再到破解“风腐一体”难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
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每逢重要节点抓住典型通报曝光,早打招呼、早作提醒,已成为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必选动作。
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深化。每年都有新招数,不断释放新信号。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初,从治理嘚瑟到群众眼皮底下的享乐奢靡之风入手;党的十九大以后,从解决作风建设面上的突出问题,转向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二十大以后,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做实风腐同查同治,下大气力压缩不正之风生存空间。
细微之处见变化,百姓心中自有秤。广大干部群众在一件又一件小事中感受到了可感可及的变化,不少持观望态度的党员、干部转变了观念,不少有疑虑的群众开始从内心肯定。有数据为证:2024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这是人民群众给我们党投下的信任票。
永不懈怠,以优良作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决定了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清醒指出的,“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
当前,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四风”问题禁而未绝不时抬头者有之,隐形变异转入地下者有之,风腐交织成为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种种现实表明,解决作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党中央部署开展此次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的标准、严的要求检身正己,动真碰硬、真查实改,推动正风肃纪不松劲、不止步、再出发。
与此同时,以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赓续优良传统,涵养新风正气,也是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犹须跋山涉水,国内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前进道路上仍面临许多难关和挑战。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在这个关键节点开展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走好新征程。
此次学习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整体推进、抓出质量。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学有质量尤为重要。要结合自身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结合工作学,把学习教育同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用做的实效来检验学的成果。结合职责学,准确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力以赴抓好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锤炼出过硬的党性和思想觉悟。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查有力度。“四风”问题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复杂成因,但只要有严格的尺度来衡量、有坚定的决心来纠正,就能看得清楚、认识明白、解决到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查找那些已经解决还需巩固深化的、过去没有解决好还有短板的,以及新发生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逐项列出清单、制定措施,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并注重剖析透视根源,运用典型案例做实警示教育,以揭示问题推动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
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改有成效。要把学习教育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加强调查研究,直击作风痛点,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尤其要切实反对形式主义,绝不搞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洞无物的“假把式”,避免活动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教育紧紧抓在手上,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使“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让群众感受到转作风树新风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凝聚党心民心,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党员干部当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始终保持“一刻不停”的紧迫感、“一抓到底”的执行力,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推动各项工作中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