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新园街道主动顺应时代发展与就业形态变革,将党建引领作为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红色引擎”,统筹整合社区党建资源,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实际需求,创新实施“爱新”服务与“融新”治理双轮驱动模式,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伙伴”转变,构建基层治理与群体发展双向赋能的生动格局。
“五一”假期,邀请户外劳动者品尝暖心餐。
精心组织,“爱新”“暖新”
新就业群体成员来自不同的城市和乡村,当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如何营造“归属感”是凝心的重要课题。新园南社区党支部围绕如何增强“归属感”,坚持在“暖新”“护新”等方面花心思、出实招、下功夫,常态化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
从新就业群体的关爱起步。为切实做好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传递对他们辛勤工作的关爱与敬意,新园南社区党支部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开展党建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爱活动,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送上满满的温暖祝福和节日问候。在炎炎夏日,为他们送上清凉饮料和毛巾。在劳动节,送上爱心早餐+免费体检来致敬户外工作者。在春节前夕,为新就业群体进行免费义剪、义诊等活动,持续营造“暖新”的浓厚氛围。
从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出发。新园南社区党支部坚持把传递组织关爱和服务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形成工作常态,主动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急难愁盼,持续展现基层工作的“新作为新担当”,把城市温度“配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春节寒假期间,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氛围中,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已忙碌奔走,家中孩子因为父母工作而无人照看。新园南社区党支部为新就业群体人员的子女及时提供托管服务,此举极大地解决了快递从业者的后顾之忧,解了燃眉之急,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新园南社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社工站等服务阵地优化服务方式,不断增强“情感归属感”,认真梳理新就业群体需求,围绕用餐、休憩等方面,整合有关部门资源,推出“午间驿站聚,共享好食光”关爱户外劳动者项目,不断延伸“暖新”友好场景触角,以“小细节”彰显“大温情”,至今已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1000多人次。
双向奔赴,双向赋能
新园南社区党支部通过建立新就业群体微信群等举措,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社区工作人员牵头,邀请辖区内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加入微信群,搭起社区与新就业群体之间的“连心桥”。微信群建立后,迅速成为信息交互与问题解决的高效渠道。一方面,社区将各项公益活动及时发布,帮助新业态从业者更快速了解社区动态,融入社区生活。一方面,从业者也能随时在群内得知社区需要志愿者信息,踊跃参与其中,变身为志愿者服务群众,2024年以来,外卖派送员们深入社区一线,积极参与爱心送药、家电维修、老旧小区“三线”改造工作和清洁行动共80余次,他们不仅是快递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深入社区的信息员、服务员和安全员。
发挥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引导新就业群体人员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项志愿活动。他们中有外卖骑手,也有物流快递员,新园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和纽带,推动街道社区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的客体身份转变到“治理力量”的主人翁身份,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流动式文明使者,进一步充实和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形成“服务对象”与“治理力量”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新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做好新就业群体思想引领和凝聚服务工作,通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升这个群体的归属感、安全感、参与感和成就感,实现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破题增效,让新就业群体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利用党群阵地等资源,积极拓展“暖新”活动形式,完善全方位关爱体系,推动社区多元力量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构建新就业群体友好型街道,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有所属、心有归处,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同时健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激励保障机制,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自觉融入高质量发展,主动参与社区高效能治理工作,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力量,激发“新”活力,赋予“新”发展,创造“新”贡献,构建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有效融入城市建设的生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