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夜幕降临,停靠在湛江港石化码头210泊位的油轮开始卸货,伴随着输油管道的高速运转,进口原油智能查验监管同步启动,这是湛江海关将智慧监管融入保障能源资源稳定供应的生动注脚,新时代智慧口岸建设正在提速提质。
从“争分夺秒”到“通关秒放”
据了解,湛江海关进口原油智能查验监管模式,依托嵌入原油卸货管道的高精度流量计与智能采样阀组,从高速流动的管输原油中自动截取样品,采样过程与卸货作业完全同步,具有采样频次智能调节、全油品种类采样、异常情况秒级预警等3大核心功能,已成功应用在湛江港30万吨级公共油品码头。
“过去油船靠泊后,必须等海关关员完成登轮采样才能开阀卸货,遇上夜间或恶劣天气的话作业时间就更长了,每分每秒都在产生‘真金白银’的滞期费。现在船舶靠泊即可接卸,采样设备同步启动,不再受昼夜、天气影响,真正让需要送检的进口原油‘通关秒放’从愿景变为常态。”联化(宁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湛江业务部副经理梁颐深有感触。
从“汗水作业”到“指尖监管”
在湛江海关所属霞山海关大宗商品智能查验监管中心,海关关员冯淼正在实时查看“加内特”号油轮的卸货过程,屏幕上的采样频次、累计样品体积等数据清晰可见,指尖轻点即可完成远程监控,与过往甲板上的“炙烤战场”形成鲜明对比。
海关关员在码头查看进口原油自动采样情况。
回想起往年酷热难耐的夏天,他记忆犹新:“42℃的甲板像蒸笼,抱着20多斤重的各类设备攀爬近30米高的舷梯,一趟作业三四个小时下来,查验服湿了又干,结出层层盐霜。”
“这是我们以‘小切口’提升‘高效能’的生动实践,湛江港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实现进口原油24小时全通作业的智慧口岸。”霞山海关查验一科科长李曼介绍,该系统自2024年12月试运行以来,已累计完成31批次、376.59吨进口原油的智能化采样,单船平均采样时间减少近4小时,按年均2000万吨的卸油量测算,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滞期费超1300万元。
2025年,湛江海关深入推进“水运散杂货智能货管场景链”建设,复制推广总署成熟项目17项,开展关区微创新项目建设14项。下一步,湛江海关将持续赋能智慧口岸建设,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努力实现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