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麻章优选广州行 湾区聚力谱华章——2025年湛江市麻章区农文旅湾区推介暨人才协作交流活动”在广州市白云国际设计大厦(湛江麻章·湾区飞地)启幕。此次活动以深化广湛协作、赋能麻章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链接湾区人才与市场资源,为麻章优质文旅资源及农特产品拓宽推广路径。(据6月29日《湛江日报》)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县域地区开始探索与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路径。应该说,湛江麻章·湾区飞地提供了一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不仅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更开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新通道,为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提供新思路。
传统县域经济发展往往受制于区位劣势,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麻章区将展示窗口、销售渠道、人才对接等核心功能前置到广州的湛江麻章·湾区飞地,实现与“湾区”的无缝对接。现在看来,这个“湾区飞地”更像是一个转换器,一头连着麻章的田间地头,一头接着湾区的广阔市场:火龙果、金鲳鱼等“麻章优品”香气四溢,吸引众多客商品鉴洽谈;精心陈列传统蒲草编织特色产品与湛江傩舞面具,非遗的独特魅力引得参会者沉浸式体验……这种模式,让县域特色产品跳过中间环节,直接触达最具消费力的群体。数据显示,活动当天达成的购销意向远超预期,证明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
可以说,“湾区飞地”不是单向的“输血”,而是双向的“造血”。它既为县域提供对接高端资源的平台,也促使本地企业、文化、农业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整合。一方面,县域的优质农产品、特色文化通过飞地获得价值提升;另一方面,大湾区的资本、技术、人才通过这一平台反哺县域,从而形成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湾区飞地”模式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它启示我们,县域经济发展不应局限于自身的“一亩三分地”,而应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通过制度创新打破产业壁垒,以市场化手段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当然,“湾区飞地”还启示我们,县域经济需要找到差异化的路径。麻章区将非遗文化、生态资源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产业标识。这种“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既守住县域经济的根脉,又接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随着“湾区飞地”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县域将借助这一创新模式,搭上区域发展的“快车”,激活经济新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