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向来是文旅消费的黄金期,廉江在这个夏天主动出击,连日来开展一系列活动积极催热暑期游,积极推动社交“流量”变游客“留量”。
消夏避暑、滨海度假、观演赏剧、赶集看展、亲子研学、夜市游乐……眼下,丰富多彩的暑期文旅活动,在全国各地热烈上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要从一众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廉江精准地打出了三张牌,值得好好借鉴。
第一张牌,是“流量牌”,以精准传播撬动区域市场。7月9日,“暑假游廉江”媒体采风活动启动。采风团主要由两广的各级主流媒体及自媒体组成。聚焦两广媒体及自媒体,绝非偶然为之,而是精准锚定核心客群的战略选择。作为粤西门户,廉江与广西接壤,处于北部湾城市群与珠三角的连接节点,3小时交通圈内覆盖两广大部分城市。选择两广媒体,正是瞄准“研学游”“周边游”“周末游”“亲子游”的暑期出游趋势——这类客群对短途出行需求旺盛,决策链条短、复游率高,是支撑暑期文旅消费的基本盘。通过区域内媒体的密集发声,既能降低传播损耗,又能精准触达“说走就走”的潜在游客,进而导入稳定客流。更巧妙的是“即时性引爆”与“场景化种草”的协同发力。主流媒体的权威报道形成“第一波声量”,借助其公信力迅速打响“暑假游廉江”的活动声势;自媒体则承接这波热度,以“沉浸式体验”完成深度种草,将抽象的“廉江好玩”转化为可感知、可向往的出游场景。
第二张牌,是“资源牌”,以场景创新激活文旅价值。连日来,“廉江发布”公众号相继推出《暑假怎么游廉江?》《暑假来廉游玩必点》《跟着美食打卡廉江》《跟着非遗游廉江》等一系列推文。其背后,是对当地特色资源的场景化整合。“资源≠产品”,而是要通过场景化融合让文旅资源“活”起来。“跟着美食游廉江”,不只是罗列小吃,而是串联起安铺骑楼的簸箕炊制作体验、水库风景区的全鱼宴、鹅街的鹅饭,让味觉体验与地域文化深度绑定;“跟着非遗游廉江”突破静态展示,邀请游客参与手造纸制作、观看非遗斫琴技艺,让文化从“看”变为“玩”。更巧妙的是“白+黑”场景延伸:白天在谢鞋山探秘古荔林、田园寨体验农耕,夜晚则有塘山岭烟花秀与非遗打铁花,火光与星光交织成独特夜游记忆。这种“观光+体验”“日游+夜游”的设计,让“一日游”升级为“过夜游”,带动住宿、消费等链条延伸。
第三张牌,是“固粉牌”,以全域服务让路人变粉丝。留量的关键,在于让游客“来得值、还想来”,而这份“值”的深层底气,正源于廉江“百千万工程”的扎实成果。行走在廉江城乡,从塘山岭风景区的生态绿道到安铺古镇的骑楼新貌,从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到便捷畅通的旅游路网,处处可见“百千万工程”赋能的印记——全域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从“脏乱差”变为“和美净”,基础设施升级让“说走就走”的周边游有了硬件支撑,产业融合发展让特色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传统手艺成为体验项目。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美食的同时,真切感受到城乡发展的活力,这种“实景式成果体验”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游客因优惠而来,因“百千万工程”造就的和美环境与特色体验而留,因持续迭代升级的品质而返,构建起“流量—消费—复游”的“固粉模式”,让“百千万工程”实效转化为文旅竞争力。
从精准引流,到场景留客,再到体验固粉,廉江的三张牌环环相扣,为县域文旅突围提供了有益启示:不贪大求全,而是深耕“家门口的市场”;不只做文旅资源的“加法”,更要做场景创新的“乘法”;不仅追求短期热度,更要有自己的“固粉模式”赢得长期口碑。三张牌背后的务实打法,正是廉江暑期游持续升温的核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