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八月以来,一支由15名广州市天河区教师组成的支教队,在雷州半岛的红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教育足迹。
近一年来,他们开展送教送研111场,足迹遍布乌石、覃斗、客路、硇洲岛等9个乡镇,引入36节名师送教课、40余场网络教研,捐赠图书2500册、实验器材81套等物资总值超13万元。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提倡的“新课标”“核心素养”“先学后教”“大单元教学”“人工智能赋能”等理念,正悄然重塑着乡村课堂的样貌,为雷州教育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陈宇宇:给作文插上AI翅膀
“陈老师,您改变了我!”雷州市第十二小学五年级学生陈煜绮的信纸上,稚嫩字迹里满是真挚情感。来自广州市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的语文老师陈宇宇,不仅点亮了乡村孩子的写作热情,更以天河—雷州小学语文支教名师团团长的身份,为当地教师搭建成长阶梯,让先进教学理念在雷州教育土壤中生根发芽。
初到雷州,陈宇宇发现孩子们的习作要么照抄范文,要么写不满400字,语句不通、逻辑混乱成常态。“这里的孩子不是不会写,只是没找到表达的钥匙。”她对症施策,着力培养孩子三大习惯:积累阶段让学生随身携带“灵感本”,记录生活点滴,甚至把砂糖橘带进课堂,用五感体验解锁《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密码;思考阶段带着学生仿写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把课堂搬到操场、舞台,让真实体验成为素材;评改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批阅系统,创设AI写作小助手,通过人机结合的个性化指导,让孩子们改作文的热情越来越高。
作为教研引领者,陈宇宇牵头组建广州市—湛江市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教育帮扶小学语文名师团队,以“共享广州资源,县城带动乡镇”模式,为11位雷州教师提供一对一指导。全年开展教研活动15场,开设公开课和讲座12次,听评课指导34次,覆盖8个乡镇500余名教师。
在硇洲岛送教时,她指着窗外灰白的灯塔,巧妙教会孩子们识别关键句:“硇洲岛真美呀!灯塔如卫士般威严,夕阳在海面嬉闹……”这样生动的教学方法,同步成为教师培训的鲜活案例。她深知“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特意引入12场次广州优质教研资源,涵盖人工智能、大单元教学等前沿领域。在“AI赋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她展示的《形形色色的人》讲评课,让当地教师亲眼见证如何利用智能系统分析班级数据、精准突破难点,课后不少老师拿着手机追着她请教操作方法。针对雷州习作教学薄弱现状,她分阶段开展导学课、讲评课示范,结合《基于真实情境的习作教学策略研究》等讲座,让教师们恍然大悟:“原来写作课可以这样上!”
一年下来,她带的曾在年级倒数的班级,平均分提升8分多,增长率排全年级第二。更可喜的是孩子们从“怕写”到“爱写”的蜕变:有的学生一学期写完3本作文本,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陈宇宇自掏腰包,将47篇学生佳作汇编成129页的作文集《穗浪集》。被她指导的老师获得市级奖励3项、区级4项、校级5项,还成功申报雷州市级课题1项。
离别前,家长们自发送来“精心指导敬业奉献,教学有方真情育人”的锦旗,全班同学在画上集体写下稚嫩名字作为留念。
“能为家乡湛江教育作贡献,我很自豪!”陈宇宇的话语里,满是教育者的赤诚。她用AI为作文教学插上翅膀,更用热爱与专业,让乡村孩子的文字飞向更广阔的世界。
孟晓艳:沙盘里的心灵“摆渡人”
“我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孟晓艳轻轻擦拭着学生滴在沙盘上的眼泪。这位来自广州市天河区陶育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去年踏上雷州支教路,用专业与温情在乡村教育土壤里播撒希望的种子。
作为语文教学的深耕者,孟晓艳到校后便组建语文示范教研组,自费为全校教师购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讲的《基于新课标的教材解读》讲座场场爆满。身为天河—雷州小学语文支教名师团副团长,她跟随团队在雷州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陈振锋校长统筹下,于张振明、郑鑫发两位支教组长带领下,将足迹印满雷州各乡镇。在硇洲岛送教时,她独创“抓关键词、联上下文、扣主题”三步法,让海岛孩子恍然大悟:“阅读理解原来这么简单”;在纪家中心小学讲授《花钟》一课时,她以生动讲解带孩子们探秘植物世界,不仅吃透课文知识,更掌握了观察描述事物的方法。
孟晓艳的专业版图不止于语文课堂。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沙盘游戏认证咨询师,她敏锐察觉到乡村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产生的心理需求。在雷州十六小,她把临时宿舍改造成心理咨询室,自费近三千元添置儿童标准沙盘,用“沙语”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有个沉默的女孩,在沙盘游戏中逐渐吐露对远方母亲的思念,几次疏导后变得阳光自信:“孟老师的沙盘会说话,它让我对未来有了新期待。”
为推动当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孟晓艳牵线搭桥,促成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叶茂林教授团队与雷州一小教育集团共建实训基地,并在两所小学授牌。她主导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活动,设计《青春期来了我不慌》系列课程,为家长开设《温和坚定 从容育儿》工作坊,为教师举办正面教育培训,全方位构建心理支持网络。近日,雷州十六小获50万元中央专项基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她的协助下,学校正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此外,她所在的广州陶育实验学校捐赠近两万元体育器材和图书,让爱心跨越城乡。如今,孟晓艳播下的种子已悄然发芽: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当临别时孩子们递上写满祝福的纸条,一声声“舍不得您”让她红了眼眶——这双向奔赴的爱,正是她支教路上最美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