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微光成炬

——漫谈湛江文明创建中的“随手公益”

2025-07-15 09:4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郑克芬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了。笔者根据会议精神,留意了一下湛江的身边事身边人,欣然发现,这座滨海城市也正悄然地绽放着一朵朵文明之花。湛江人将文明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不同于宏大叙事的创建工程,他们通过“微公益”“随手公益”的点滴积累,在构筑着这座城市文明的基石。

漫步湛江的街头,你会发现文明已融入市井生活的毛细血管。赤坎老街的茶摊主人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凉茶,开发区白领利用午休时间整理共享单车,霞山市场的菜贩主动收起占道经营的货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善举,正如春风化雨般改变着城市的气质。一位赤坎退休教师自发在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一群岭师的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养老院为老人剪指甲、读报纸;南极村的渔民将打捞的海洋垃圾带回岸上分类处理——这些不图回报的微小奉献,正汇聚成湛江文明的底色。

“随手公益”之所以在湛江蔚然成风,源于这座城市特有的海洋文化基因。这也如同千百年来渔民互助出海、共抗风浪的传统,现代湛江人将这种团结互助精神转化为文明创建的自觉。

数字时代的湛江,“微公益”也呈现出了创新形态。吴川市的“文明随手拍”小程序让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眼睛;雷城的“书香漂流”活动让图书在陌生人之间传递着温暖。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当文明创建与日常生活无缝衔接,当行善变得便捷有趣,我们的公益就会从“要我做”变为了“我要做”。

实践证明,“微公益”的持久魅力在于它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找到参与感。一位坚持了五年在金沙湾观海长廊海滩捡垃圾的退休海员说:“我做这些不图什么,就想着给孙子留片干净的海。”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民间公益最动人的本质。它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家园的责任。当然,这种情感成为普遍共识,文明就不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内心的需求。

的确,文明创建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种浸润;不是一阵风,而是一条河。我们从“微”处着手,从“随手”开始,每个人的小善举都是文明长河中的一滴水。当我们生活的港城中有无数的微光汇聚,它们必将照亮整座城市的精神天空。这种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文明模式,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湛江实践中最生动的表现。

编辑:梁海飞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首票!湛江综保区委托加工业务落地
  • “全国文明单位”湛江铁路物流中心:文明创建促发展  铁路标杆展担当
  • 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解锁芋头“出圈”密码
  • 绿茵赛场挥洒少年意气 青少年足球赛圆满落幕
  • 高温催生暑期“清凉经济”
  • 吴川:“美丽庭院”绘新景,“和美乡村”入画来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