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个成长的季节。在灿烂的阳光中,一群群小朋友欢快地走出幼儿园,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日前,市内多所幼儿园为孩子们举办了幼儿园毕业礼,师生、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共同见证成长的脚步。记者刘冀城 摄
花样毕业典礼
“高校+幼教”
让爱的教育有温度更有深度
湛江市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拾光·向未来”的毕业礼上充满童真的节目无不展现着孩子们对成长的感悟以及对师长的感恩。“三年前,你们还是哭闹着要妈妈的小不点;今天,你们是自信登台的小少年。”湛江市第一幼儿园园长朱立涛的毕业祝福温情款款,而全体幼儿齐唱的《感谢》与教师合唱的《希望你被这个世界爱着》,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不少家长眼眶湿润。
音乐厅外的课程成果展同样引人驻足:融合赤坎骑楼纹样的文创、复刻古门环的泥塑作品、用废旧材料拼贴的“老相机”……这些充满时光印记的小物件,既是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探究成果,更是“高校+幼教”协同创新的生动见证。2022年11月,岭南师范学院教科院选派学前教育系徐宝良教授挂职市一幼副园长,由此开启了“高校智慧”赋能幼教发展的新篇章。高校的学术资源与幼教实践紧密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本土历史元素,让赤坎老街、骑楼文化走进课堂;在师资培养上搭建“教研共同体”,邀请岭师专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在教学创新中推行“项目式学习”,指导教师设计“与时同行”等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制作计时工具、记录老街见闻的过程中,培养观察与创新能力。
市一幼“高校+幼教”的协同模式,让教育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记者 潘洁婷)
对未来充满希望。记者 刘冀城 摄
市一幼小朋友的手工。记者 刘冀城 摄
“勇敢之夜”
培养孩子面对新挑战的信心
“妈妈,老师说今晚不回家,解放爸爸妈妈。” 王女士的孩子兴奋地告知幼儿园的 “勇敢之夜” 活动。这是为毕业班孩子举办的特别活动,通过集体游戏、自主洗漱等环节,助其克服胆怯,培养独立能力,为幼小衔接积累信心。
傍晚,孩子们在幼儿园开启奇妙夜晚:荧光棒随音乐舞动成 “星空”,睡衣 T 台秀展现独特风采,手电筒探秘角落寻 “宝藏”,观影时笑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
孩子说在幼儿园过夜很开心,还约了同学上同一所小学。多数孩子享受其中,从起初的忐忑到积极参与,他们对 “勇敢” 有了新理解:“是害怕也不放弃”“是自己一个人睡觉”。
家长赵女士感慨孩子的成长,从入园哭闹到适应集体,“十分感谢老师的付出”。老师寄语:勇敢之夜只是小挑战,愿孩子们带着勇气与自信迎接小学,永远做小勇士,一路繁花相伴。(记者 周颖)
下一站小学。通讯员供图
暑假是“缓冲带”更是“准备期”
这个暑假,成为衔接“幼儿园自由”与“小学规律”的关键过渡期。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与运动习惯?老师、家长与孩子们有着各自的思考与规划。
从“玩中学”到“学有规”
市一幼的李老师建议:“暑假不必急于提前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任务意识’。比如每天固定30分钟阅读时间,让孩子自己整理绘本;通过‘制定暑假计划’游戏,教他们认识时间、规划任务。”幼儿园在岭师专家指导下开展的“小书包整理”“课堂模拟”等活动,正是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
龙凤胎兄妹谢弘哲、谢欣怡的妈妈计划从“专注力”入手:“小学一节课40分钟,比幼儿园活动时间长。暑假打算每天陪他们玩15分钟拼图、搭积木,慢慢延长专注时长,再过渡到坐姿、握笔姿势的练习。”而黄梓瑶的家长则选择报读绘画兴趣班:“不是为了学技能,而是通过每周一次的课程,让孩子适应‘按时上课、完成任务’的节奏。”
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充满期待。“我想每天背新书包,和同桌一起写作业!”即将升入赤坎区某小学的小苑说,她已经让妈妈买了拼音卡片,打算暑假和小伙伴“玩拼音游戏”。
现场有小朋友喜欢的“哪吒”。通讯员供图
生活习惯:
从“被照顾”到“能自理”
“小学没有老师喂饭、帮忙穿衣服了,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做。”市一幼大三班老师在毕业前的家长会上反复强调。对此,家长苏女士已有规划:“暑假要让孩子练习系鞋带、整理书桌,每天分担一点家务,比如摆碗筷、倒垃圾。以前总觉得他小,现在发现,放手让他做,他反而更自信了。”
生活习惯的培养还包括规律作息。“幼儿园午睡时间长,小学中午多是休息或自习。”园长朱立涛建议,孩子们暑假可逐步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午睡时间缩短至1小时左右,晚餐后预留固定的“自主活动+亲子阅读”时间,为小学的作息节奏铺路。
“我已经学会自己穿衣、叠被子啦!”邓淇小朋友骄傲地展示着幼儿园学到的技能,“上小学后,我还要自己整理书包,不让妈妈帮忙。”
孩子们穿着睡衣到幼儿园。通讯员供图
运动习惯:
让“活力”成为成长的底色
“小学有体育课、运动会,良好的体能是适应新生活的基础。”徐宝良教授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建议,“暑假每天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跳绳、跑步、拍球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增强体质,也能培养协调性。”
未来期盼:
带着温暖勇敢出发
“小学有大大的操场吗?”“老师会像幼儿园一样给我们讲故事吗?”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孩子们既好奇又憧憬。梓涵小朋友的愿望很简单:“希望能交到新朋友。”
家长们更关注孩子能否适应。“希望孩子能快速融入集体,每天开开心心上学。”家长陈爸爸说。苏女士则相信:“幼儿园三年培养的自信和好奇心,就是他面对新环境的‘底气’。”
老师们的期盼则带着传承的温度。“小学是更广阔的天地,但我们教给孩子的‘友爱、分享、探索’,会是他们永远的指南针。”李老师说,“愿这份温暖会一直陪着他们。”
是的,这个暑假既是对幼儿园生活的告别,也是对小学生活的准备。孩子们,愿你们带着大家的爱与祝福,勇敢向前!(记者 潘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