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枝灯、云浮黄皮灯、湛江菠萝灯、梅州柚子灯、江门烧鹅灯……夜幕降临,卸下一身“班味”的人们步履匆匆奔向“温暖的港湾”时,蓦然抬头,沿途灯柱上一颗颗垂涎欲滴的“水果”骤然亮起,不仅让人胃口大开,更瞬间暖了心头。
近日,央视财经开设的微博话题#广东的路灯看起来很好吃# #广东的路灯可爱惨了#火上了热搜。其中,湛江徐闻的“菠萝灯”赫然在列,让徐闻这座南方小城再次走进全国视野,勾起广大网友对“菠萝的海”的向往。
东海岛中科大道的“龙虾路灯”。通讯员 张林 摄
霞山观海长廊的紫荆花园景灯。记者 张锋锋 摄
事实上,走马湛江市区及乡镇道路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会发光的菠萝”,还有“会发光”的“荔枝”“龙虾”“空铁”“紫荆花”,这些又“香”又“甜”还“潮”的路灯,已不仅是驱散黑暗的工具,更点亮这座滨海城市的文旅新图景。
徐闻曲界镇儒田村的“菠萝路灯”。通讯员 蒋学晶 摄
“菠萝路灯”照见产业振兴
华灯初上,徐闻曲界镇儒田村的“菠萝路灯”发出柔和的亮光,菠萝彩虹路在一盏盏路灯的照耀下,如流光织锦,与绿树草坪红花相映成趣。在晚风的吹拂下,村民扶老携幼在村道上散步乘凉,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菠萝香气。
而从曲界镇愚公楼村到曲界镇区10多公里的道路上,富有地方特色的“菠萝路灯”也次第亮起,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路灯灯罩采用特殊网格纹设计,精准复刻菠萝表皮的肌理,顶部的绿叶造型栩栩如生,在暮色中宛如刚从田间采摘的鲜果。
近年来,企业助力曲界镇“百千万工程”实施,支持愚公楼村到镇区安装600多盏菠萝路灯,镇村环境进一步亮化。“即使再远的路途,只要看到‘菠萝路灯’,就知道已经踏上了温暖的回家之路。”村民李先生说,有了这些路灯,现在晚上出入行驶都很安全,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满满提升。
菠萝路灯走红的背后,也是徐闻“农业+文旅”的深度融合。在曲界镇,菠萝元素早已渗透街巷:盘活旧肥料店打造了徐闻菠萝好物馆,在圩镇入口设置菠萝镇标,由徐闻县打造的徐闻菠萝卡通IP形象小志小美随处可见;“菠萝的海”树下咖啡、菠萝公社民宿、菠萝特产中心相继创建,前来观光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得益于“喊全球吃徐闻菠萝”“万家菠萝宴”“徐闻马拉松”等主题活动的赋能,徐闻菠萝产业进一步得到推广,“菠萝的海”农文旅融合发展名片进一步擦亮。2024年1月,“菠萝的海”入选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是粤西地区此次唯一登上公示名单的典型案例。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到“菠萝的海”观光打卡的游客近10万人次。
廉江良垌镇圩的“荔枝路灯”悬挂夜空。通讯员 苏可 摄
“荔枝路灯”点亮乡村“夜经济”
在廉江良垌镇街头,一盏盏别致的“荔枝路灯”悄然点亮,成为城市新景。
记者在现场看到,“荔枝路灯”灯罩设计成三颗饱满圆润的荔枝造型,红艳剔透,夜幕降临时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晕,宛如枝头熟透的果实悬挂夜空,十分喜庆,将“荔枝之乡”的美誉融入城市肌理。
这独具匠心的设计不仅照亮了道路,更点亮了市民和游客的心。其巧妙融合地方特色与实用功能的美学表达,受到广泛好评,成为展示廉江魅力的一张温馨名片。不少游客举起手机,拍下一张张大片,氛围感十足。
良垌镇是中国荔枝主产区之一,目前全镇荔枝年均产量超10万吨、产值超10亿元,年均鲜果出口超6000吨、占比全国近四成,是名副其实的“荔枝之乡”。
近年来,良垌镇以荔为媒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利用中塘、后塘、平田济三条核心村的特色产业规划、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成“多彩良垌·醉美荔乡”近郊农(文)旅连片示范带。该镇注重在美丽圩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程中融入荔枝元素,先后推进荔乡美食街、镇标改造提升、美丽河道改造、会客厅打造等一系列工程,着力塑造荔枝小镇形象。
在“多彩良垌·醉美荔乡”示范带沿线,1403盏新路灯与825个特色灯箱点亮了夜色。2024年,良垌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更进一步,在菜市场周边街巷精心安装了135盏“荔枝路灯”。
路灯杆上“长”出文化风景,点亮乡村记忆。如今,红彤彤的“荔枝路灯”景观成了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吸引着远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显著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雷州龙门镇龙港大道的“空铁枢纽”主题路灯。通讯员 金润 摄
特色路灯激活“夜游线”
暮色渐浓,雷州龙门镇迎来了一天中极富诗意的时刻。龙港大道两旁造型独特的“空铁枢纽”主题路灯在晚霞的映衬下,勾勒出凌空翱翔的剪影。只见流线型灯罩如蓄势待发的银翼,让现代枢纽的科技感与南国黄昏的浪漫碰撞出火花,路人纷纷掏出手机定格这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路灯的造型之美,深植于对地方禀赋与发展定位的理解。龙门镇是广东省首批典型镇,正全力以打造“航空小镇”为目标,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作为配套设施的龙港大道,是美丽圩镇入口通道,路灯以“空铁枢纽”为设计灵感,通过现代科技与本地文化的交织,将交通动能转化为视觉符号,既服务于龙门镇“航空小镇+交通枢纽”的核心定位,也塑造出兼具功能性与标志性的夜间城市名片。
目前,随着特色路灯网络的延伸,湛江城市与乡村的夜晚被重新定义,由“静”转“动”,为“夜经济”注入了蓬勃活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正在湛江转化为生动实践。
湛江大道的“紫荆花路灯”。记者 张锋锋 摄
从湛江大道的“紫荆花路灯”到东海岛中科大道的“龙虾路灯”,从霞山观海长廊的紫荆花园景灯到遂溪县城主要道路的醒狮灯箱,一盏盏特色路灯以实用之光照亮群众归家路,灯光点缀的村道也串联起农家乐、民宿、特产小店和文化广场,形成了一条条充满吸引力的“夜游线”。
游客们在特色灯光营造的独特氛围中漫步,驻足拍照、品尝地道宵夜、选购手信,或在灯光广场参与村民的夜间文娱活动。不少游客表示,在路灯设计这些日常不曾留意到的小细节中,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实实在在的“宠客”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