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点绿成金!湛江南三青蟹畅销全国,家庭农场年产值千万

2025-08-09 16:57 来源:湛报策划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湛江坡头的碧海银滩间

青蟹也有它的“黄金搭档”

红树林滤水提供庇护所,贻贝供粮

“湛江南三青蟹”的名号

越传越远,愈发响亮





循环养殖激活滩涂效益


湛江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足这一生态优势,在2021年湛江利用省级资金建设红树林综合利用实验基地,在全省率先开展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探索工作,并成功入选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去年6月,湛江湾实验室在坡头龙王湾建成占地8.5亩的红树林—青蟹生态耦合示范区,成功构建“红树林—贻贝—青蟹”生态经济循环系统。循环养殖,核心在于通过整合种植、养殖及加工环节,实现资源多层次高效利用。



初步数据显示

该系统每年可产出青蟹2-3个周期

亩均经济效益达9000至20000元



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拟穴青蟹存活率普遍低于30%。”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丁新原博士指出,“养殖产生的大量代谢废物与致病菌持续累积,不仅引发病害频发,还因依赖频繁换水导致废水污染环境。”




和青蟹搭配的红树林,其自然凋落的枯枝落叶沉入塘底,经微生物分解,化作滋养底栖生物的天然饵料。这也揭示了循环养殖的核心:将传统“负担”巧妙转化为系统内流动的养分与能量,驱动资源的自然循环与增值。


贻贝则可作为青蟹的主要食物来源,而青蟹的排泄物则能反哺红树林的贝类生长。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不止于此

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庞大水下根系

为青蟹提供了“天然”庇护所

提升了存活率



近年来,湛江持续探索的“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正是这一理念的空间实践。“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即在宜林塘基、堆岛等较高处种植红树林,在养殖塘、潮沟等较低处养殖水产品,形成红树林、水域、裸滩交错的种养耦合布局。致力实现红树林生态保护与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双赢。




湛江南三青蟹“家喻户晓”

走进坡头区南三镇伟健家庭农场

星罗棋布青蟹养殖池畔

几丛红树林苗迎风舒展

水面下的紫贻贝繁星点点




自2009年起,伟健家庭农场负责人陈伟便依托湛江南三岛独特的海陆湿地资源,专注青蟹天然养殖。多年来,他持续探索绿色转型之路,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蟹倌”, 吸引众多同行前来学习交流。



高效生态养殖带来显著收益

据初步估算

农场今年青蟹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




    生态养殖不仅带来产量跃升,更铸就了品质与品牌的金字招牌。“我们的青蟹亩产从行业普遍的不足100斤,大幅提升至300-500斤。存活率提高,品质好了,收入自然也高了。”陈伟的喜悦溢于言表。如今,“湛江南三青蟹”声名远扬,不仅畅销本地,还吸引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客商慕名采购,以每斤150-160元的稳定身价畅销市场,节日期间售价更攀升至180元。



生态赋能,品质溢价

伟健家庭农场的实践

生动印证了绿色生态养殖的广阔“钱”景

为传统水产转型

开辟了一条效益丰厚的新航道

(来源:坡头发布)




编辑:何冠霖
值班主任:李文莉、李思华、卓文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市15万干群齐动手  清除蚊虫孳生地  筑牢健康防线
  • 防蚊灭蚊
  • 赤坎一小区开展消杀行动
  • 你知道吗?广湛高铁动车停车场长这样→
  • 雷州市开展灭蚊行动
  • 湛江日报社小记者暑假活动首场秀举办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